“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世纪问题——“你是从哪来的?”小时候身边的人总会逗我们玩,像什么“路边捡到的”、“垃圾桶里捡的”、“买东西送的”等等,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还会相信是真的。
长大后慢慢发现,我们原来是由自己的妈妈生下来的,不要觉得这句话可笑,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我们就是母亲忍受分娩之痛后的结晶。在今天一个新生命即将来临时,医院会提供全套完备的接生流程,而在不发达的古代,接生婆一把剪刀,一片毛巾,一壶热水就可以迎接出一个新生命,可谓是太厉害了!
对于那个不发达的时代而言,接生婆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那她们有什么接生方法呢?接生的流程又是如何呢?
催生
当孕妇怀胎十月左右,为了保证顺产,会服用各种“滑胎药”,如甘草散,达生汤等等。在接生前,也会服用“催生丹”,如烧兔毛、香灰末、头发等等,这些都有类似于“泻药”的功能,可以使接生更加容易。(不过这种方法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在古代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接生
准备好了催生流程后,接生婆就会安排孕妇的接生姿势,其实接生姿势有很多种,并不只有在电视中看到的躺在床上,古代其实多流行蹲坐着生或站着生。
站着生孩子听起来很荒谬,但在当时可谓是主流。这种接生方法需要有人帮助接生婆完成,一人托住孕妇的身体,一人蹲在孕妇面前准备接住生下来的孩子。站着还有助于孩子能够顺利地生下来(可能是利用地球引力),接生婆将剪刀用火消毒,待孩子稳定后剪下脐带,再用温水毛巾擦拭孩子身体,同时处理孕妇的身体,这样一套完备的接生流程就草草结束了。
不过站着生孩子的方法有一定的风险性,虽说有人扶着孕妇,但长时间的站立加上生孩子的疼痛感有可能会让孕妇体力不支,如果一不留神跌坐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后来慢慢的,蹲坐的姿势成为了主要方法。
打气
在电视中我们看到孕妇生孩子时,有一个细节总是多处出现,那就是身边站着的“啦啦队”,孕妇辛苦的生孩子,旁边的人也会高声的喊着加油,其实这也是有依据可言的。孕妇生产时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气力与精神的集中,一声声的加油不仅可以鼓舞孕妇的情感,还可以提起她的精神,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利。
灰色问题——难产
很多人在生产时都不愿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难产,医学界经典问题“保大还是保小”可谓是无情。古代难产更是危险情况,甚至没有保大保小的选择余地,连康熙的妻子孝诚仁皇后都因生子难产而死。
古代很多女子含辛茹苦怀胎十月,结果生产时有很大的风险会难产使孩子保不住,严重的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母子平安是几千年来人们最美好的祈愿。
接生婆
接生婆,很多地方又称稳婆,既是对她们成熟稳重的赞成,又是对接生过程能够安稳平安的祝愿。
接生婆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不仅有着一定的医学常识,还会照顾到孕妇的情绪问题。但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接生婆又是一个高危职业,在没有各种精准设备的加持下,接生成功率还不及当今的三成,但她们也是迎接新生命的天使,功德无量。
生孩子就好像闯了一趟鬼门关,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母爱深似海,我们要感恩感谢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