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对父母来说,辛苦一点都不算什么,就怕宝宝不好好吃药了,说不定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反复。很多家长就有疑问:为什么别的宝宝可以好好吃药,自己的宝宝却很难喂呢?

口服药物多数有特殊的口味,不像食物般对宝宝有吸引力,对药物的排斥近乎是宝宝的本能。如果喂药的方式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宝宝抗拒喂药的现象发生。给宝宝喂药是有讲究的,只要家长能做到以下“四要四不要”,多数宝宝还是会配合着吃下去的。
一、喂药应做到“四要”
1、要选择适合宝宝口味的药物,这是宝宝是否配合喂药的最主要因素。宝宝的味觉虽然处在发育期,但对不适的味道却容易排斥,如果是苦味、酸涩味的药物,是很难喂下去的。
很多的儿童药物,被制成带有水果口味的冲剂或口服液,当宝宝生病时,应首选这类药物。如果还有其他药片、胶囊需要同时服用,应碾碎搅拌到冲剂或口服液中,这样喂药宝宝就容易接受。

2、要选择适当的喂药工具。用勺子、水杯给小宝宝喂药很是不方便,家长可以选择奶瓶、喂药器或小滴管。特别是各种喂药器,造型美观,喂药方便,药物剂量好控制,不容易引起呛咳,在引起宝宝好奇的同时,药物也不知不觉就喂下去了。
3、要注意正确的喂药方法。很多家长喂药时,都是把勺子放在宝宝的舌尖部,哄着让宝宝自己喝下去,对小一点的宝宝来说,这种期望值真的有点高了。药物从舌尖再到喉咙,药味的刺激会被充分扩大,不适性会明显提高。
正确的喂药方法,应该是把勺子,滴管或喂药器尽量放到靠近舌根部的位置,在防止宝宝呛到的前提下,小心喂下去。这样喂药,可减少药物对舌头的味觉刺激,宝宝容易接受。

4、要灌输吃药治病的道理。对一岁以上的宝宝,在喂药前,应不断向宝宝灌输“吃了药,病才好得快”、“只有吃药病才会好”的道理,让宝宝在心理上先接受喂药的行为。
二、喂药有“四不要”
1、不要欺骗、恐吓性喂药。比如“不吃药就不让你吃饭”、“吃了这一口就不吃了”、“把药吃了就带你去买好吃的”等等,这种欺骗、恐吓性喂药,一两次,宝宝可能会比较配合,次数一多可能就变得无所谓,甚至加重抗拒吃药的心理。
2、不要强迫喂药。看到药总是喂不下去,有的家长就会情绪激动,捏住宝宝的鼻子,撬开嘴巴进行强迫喂药。这样喂药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导致药物进气管造成呛咳,甚至引起窒息,非常危险,因此提醒家长不要这样做。而强迫喂药,会让宝宝对喂药的恐惧更甚,加大了喂药的难度。

3、不要将药物和奶粉、果汁混合。很多的药物,在和奶粉、果汁混合后,药物成分会发生变化,降低了疗效。经常采取药物掺和在奶粉、果汁中的喂药方式,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如果药物味道不好,宝宝不接受时,可以在冲泡的药物中加点糖或蜂蜜,也可以将药搅拌在营养米粉,或其他的辅食中,这样可以掩盖药物原来的味道,让宝宝容易接受。
4、不要用太多的水冲泡药物。有些家长冲泡药粉时喜欢多加点水,以为这样药物的味道会淡一些,导致喂一次药很是耗时。其实,药粉、冲剂在冲泡时,只需少量的水将药物搅拌融化就行,喂完药后,再适量给宝宝喝些水,完全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