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这个奶奶没有投入情感抚养,但从客观情况来看,孩子确实从小缺少语言“唠叨”对心理的刺激,导致孩子从小听到的声音不够多,对话互动不够多,开口欲望也不强烈,随着长大,性格也逐渐变得腼腆内向。
也许你会疑惑:孩子那么小,能听懂家长在讲什么吗?家长整天“巴拉巴拉”讲一堆废话,对孩子有用吗?
有情感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这些孩子耳中的连篇“废话”传递出的却是抚育者绵绵不断的爱意,而“爱的唠叨”正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营养素。孩子从小听到的话越多,一旦开口说话,也势必成为一个小话痨。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
一个爱唠叨的孩子,其实意味着从小享受众人的宠爱,那其实是孩子幸福的表达。
三、家有“话痨娃”,请多关注他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话痨”特质也带给父母不少烦恼。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父母白天忙于工作,回家忙于家务,与此同时还有接受孩子的语言“轰炸”,难免会因为心烦而抵触。
父母有兴趣回答两句,没兴趣敷衍一下,如果孩子问的时机不对,甚至还会呵斥孩子“闭嘴安静”。
父母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消解孩子的说话欲。如果你突然发现,那个曾经爱说话、爱分享的孩子变得安静了,那么是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你是不是忽略了那个“话痨”孩子的表达?
就像心理学家达娜·萨斯金德的《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一书说的那样,一个孩子,他是从父母的语言中不断学习。
孩子需要表达,而父母就是最好的对象。
当然,如果此时父母真的有事或有情绪不能陪孩子说话,那么不妨蹲下来抱抱孩子,然后告诉他:
“妈妈现在很累,让我休息半小时,好吗?”
坦诚地告诉孩子真实想法,不仅胜过粗暴拒绝,而且还会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培养出一个温柔而又有爱的孩子。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