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快开学的时间,浩爸带我们去了趟深圳。到了沃尔玛的游乐场,浩哥开心得玩起了海洋球滑滑梯。
由于是周末,在这里玩的小朋友特别多,我们也紧紧跟着浩哥,唯恐别人碰到他,他碰到别人。可即便小心,浩哥还是不小心被别人撞了,头直接磕到了滑滑梯上,然后听到一声“弟弟”,我吓坏了,赶紧跑向浩哥,看到他鼻子也流血了,赶紧给他擦鼻子,擦汗,问他头疼不疼,有没有不舒服,浩哥眼睛红红的,说没有不舒服,我又把浩哥带到旁边的沙堆,让他玩会不需要运动量大的活动。
不一会儿,就听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吵了起来。很大的声音,两个人都很激动,应该是为自己的孩子。就在浩哥被撞不久,也有几个孩子和大人被撞了,这会男人怀里的男孩哭得正伤心,女人拉着自己的女儿站在男人对面。男人指手画脚,食指指着女人鼻子说:“你再说一遍。”说着就要跳到海洋球里打女人。女人也不甘示弱,情绪激动地跟男人理论。越吵越凶,感觉随时会打起来,我跑到收银处,对那个小伙说:“那边有两个家长快打起来了,你赶紧过去看看吧。” 小伙一看形势不秒,边走边看,估计想着要不要去劝架呢?好像不关自己的事,但是又在自己地盘发生的事。等到小伙到时,女人拉着孩子走了,嘴里还不忘说“神经病”,没过多久又听到男人骂骂咧咧。
已经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情景: 孩子不小心被碰了,情况不是很严重,大人很少吵架,甚至还会说自己孩子不小心才造成的。孩子嘴上委屈,过一会就又玩到一起了。而现在,大人为了孩子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在一旁吓得哇哇哭,过后就算想在一起玩也不敢玩了。
其实孩子之间的大多数矛盾根本不值一提,大多数就是你抢了我的玩具,我不小心推了你一下,而大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经历:是不是欺负人?就开启自我保护机制。可是,这样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轻则胆小的孩子看到大人争吵会害怕得大哭,也会有心里愧疚:是不是因为我才造成的?重则孩子看到大人处理矛盾的方式就是吵架,打架,会不会模仿,复制?
别让关心变成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