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乳不仅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最安全的天然食物,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那些早产儿(妈妈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接受过重大手术的患儿、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生长发育迟缓以及那些免疫系统有缺陷的患儿来说,母乳还是一种很好的‘药物’:母乳独有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增强病弱婴儿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存活率。
目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非营利性的母乳库,收集爱心妈妈捐赠的富余母乳。早产儿出生后如果母亲没有泌乳,会由医生开处方提供捐赠母乳。在一些欧美国家,母乳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运作机制非常成熟。
而在国内,母乳库的起步较晚。2013年,中国内地首家公益母乳库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立。此后,上海、南京、东莞等地先后建立了母乳库。201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母乳库;2020年11月17日,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生命之源母乳库专项基金正式对外发布立项。日前,该专项基金在北京举办了首批捐赠母乳库启动仪式。
公益母乳库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社会组织的加入能为母乳库的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生命之源母乳库
专项基金的由来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正红是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生命之源母乳库专项基金发起人,据她介绍,该基金的发起初衷源于临床需求。“母乳不仅是早产儿的最佳营养,还是治病的良药。母乳不仅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改善早产儿认知等发挥着有益影响。”
为惠及更多的早产儿,李正红于2017年在协和医院建立了北京首家母乳库。母乳库建立之初,困境重重。国内母乳库没有统一标准,即使从国外买来了“菜谱”,但国内流行病学、哺乳期妈妈的饮食结构、母乳捐赠的理念、捐赠母乳的接受度等与国外大不相同。母乳捐赠的理念推广、母乳库的运营模式、捐赠者的筛查标准等都需要有人深耕细耘。
为了解决母乳库奶源、安全、资金这三个主要问题,李正红着手推广母乳喂养相关科普工作,并联合北京协和相关科室的专家、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控中心等几十位专家制定了母乳库团体标准和北京市地级标准。
近年来,广州、上海、重庆、南京、西安、北京等城市相继建立了“母乳库”,但我国幅员辽阔、早产儿数量多,现有的母乳库只是杯水车薪,亟待发展壮大。而且,由于目前我国母乳库均为“无偿捐赠、免费使用”,建设运营资金只能靠慈善捐赠或医院自筹,使母乳库建设运营步履维艰。
基于这一现状,2020年8月15日,李正红发起的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生命之源母乳库专项基金正式立项,该专项基金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母乳库的建立与发展,通过资助有意愿建立母乳库的医院新建母乳库,以及支持现有医院母乳库的运营,包括定期开展关于母乳喂养的相关宣传活动等,来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知。
北京华信医院儿科主任徐小静告诉记者,作为北京七家危重症患儿救治中心之一,华信医院每年收治较多危重及早产患儿。母乳喂养对孩子来说既是营养也是一种治疗,很荣幸能够得到专项基金的支持建立母乳库,将带动周边医院一起促进母乳喂养,让更多早产儿和危重症患儿受益。
作为北京首家受资助的医院,徐小静期待项目启动后,能够有更多的爱心妈妈来到华信医院进行母乳捐赠,让母乳更有效地被利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母乳库运营面临的难题
在国内,母乳库大多是公益化运营,“无偿捐赠、无偿使用”。满足更多的人群和更大的期许,必然面临一些难题和困境。
在李正红看来,母乳库的运营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点,首先是母乳库受捐量不足;其次是母乳库要普惠更多的宝宝,需要经费支持。
那么如何招募更多的捐赠者、保证充足的捐赠量?
为保证所取母乳安全健康,母乳库会对捐赠者做严格检查,要求捐赠者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且没有长期的药物治疗史及近半年内无血制品输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