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位90后妈妈,她的宝宝3岁半,正是牙牙学语的阶段,可小刘渐渐发现,孩子总是不爱说话,宁愿一个人玩玩具,也不愿意跟其他人交流,有的时候碰到邻居,邻居看到孩子也会说,这孩子话真少。一天,小刘刷到了关于自闭症的视频,更加担心起来,到底如何分辨,孩子是否得了自闭症呢?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而自闭儿童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它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因为缺乏家庭温暖而造成的,而是一种以遗传和大脑结构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孤独症人士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也就是说大概每200名儿童中,就有1名儿童是自闭儿。 他们之中,80%以上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没有任何社交。

一、天生面临社交障碍,却仍在努力表达
我们常常把不想跟人说话,不想社交,表述成“我要自闭了”。而真正的自闭症,是这一种因为脑部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且自闭症患者天生面临社交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 普通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自闭症患者可能只有一种,他们沟通的困难在于,自己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塞车”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有时是自言自语,有时是重复性行为,有时是自己的实际行动。 所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接纳度极低。
二、最大的困境,是偏见和不理解
即便自闭症家庭为孩子付出了所有,还是会面临着最大的困境——社会对自闭症的偏见和不理解。
其中的主要矛盾在于,家长非常努力地让自闭症孩子融入“正常”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外界对自闭症人士的包容度还不够,尤其是校园环境内,自闭症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会被误认为带有攻击性,因此容易被排斥。除此之外,普通学校也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缺乏对自闭症孩子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社会对自闭症群体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尊重与接纳;更希望家长们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孩子的内心。

三、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一、社交沟通及社会互动上的困难
1.缺乏相互的人际情感关系。如缺乏共同的兴趣和共情能力,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在与人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如交际能力差,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异常或手势理解和使用不足,也有可能出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
3.缺乏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能力。如难以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难以与他人创造共同想象或一同游戏。结交朋友十分困难,或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二、 固定的兴趣及重复的行为
1.刻板的或重复性的肢体动作,单一物体的使用或相同对话。比如排列玩具或击中物体,来回说同样的语句,使用独特的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