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和焦虑症并非一定要吃药治疗,这样结合你的病情来分析。
抑郁症
首先看一下抑郁症。抑郁症是一个网络热病,因为动不动就有人“抑郁”了,所以每个人都可能得或真或假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个专业的医学诊断,有专门的诊断标准,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常见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容易自责、自卑、饮食睡眠差,忧心忡忡,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不能忽视抑郁症是自杀率很高的疾病的事实,发病率也是每年在逐渐上升。
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意识减少,不爱说话,不爱动就要注意了。抑郁症和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都有关系,发生原因是综合原因,各方面因素都可能有,往往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对于症状轻微的采取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才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
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之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精神科发病率比较高的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焦虑症主要是改变情绪和自我强化等,缓解各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暴露法治疗焦虑症。被上世纪80年代的人所广泛的运用。这种焦虑症治疗方法主要是将患者暴露在各种想象中的焦虑情景中,然后来指导患者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
家庭人际关系的治疗。焦虑症治疗方法主要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焦虑症治疗方法是训练家庭成员成为患者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成为是欣慰治疗的助手。改善并加强患者的“自我”认识。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抑郁症和焦虑症必须要吃药吗?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如果按严重程度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重度的,就是焦虑非常高了,顺便说下,重度抑郁症肯定是长期高焦虑造成的,人在高焦虑的状态下,意识都可能是模糊的,别人说什么,听不进去,甚至听不懂,需要吃一些抗焦虑的药物缓解焦虑,缓解症状。
药物起着抑制情绪的作用,所以吃完药感觉有效果,但药物不能改变人的认知思维,所以吃药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的康复,需要改变患者大脑的认知思维模式。
一般情况,中度、重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可以先吃药缓解症状,症状轻了,情绪稳定一些,就可以和人交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辅导,在辅导过程中积极配合,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合理想法,积极练习,改变消极的自动化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减药,慢慢的学会了调控情绪,就可以停药。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抑郁症,焦虑症还有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还有失眠,还有学生的学习障碍,都属于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疾病,只有通过改变不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内心强大起来,才能真正解决。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否需要服药,要综合多方面来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疾病的严重程度,普通人也会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但是为什么不用服药呢?因为随着应激事件的过去,或者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情绪自然会恢复平常,但是如果达到“病”“症”的诊断标准了,通常来说除了一部分轻度患者,绝大部分都不能自己的调节(如散心、心理沟通、工娱疗等)来达到改善的目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医生、药物是两个很重要的帮手,到医院请医生开药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手段。最后正面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服药非常有必要。
首先综合几方面来了解一下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成因:
1.生物学因素:如体内多巴胺、内啡肽、五羟色胺等快乐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情绪功能失常。
2.社会环境因素:如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拥有过的经历使得人格得以塑造成形,在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中多受到负面冲击,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等特点。
3.人格及心理因素:罹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多有内向,腼腆,自卑,胆小,敏感,谨慎,追求完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