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生下来,只要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学会站立和奔跑。比如梅花鹿幼崽,在出生后的两小时就能站立,经过短期的学习,就可以奔跑。
但人类婴儿出身的第一个技能就是哭,要想掌握独自行走的能力,还要经过长期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代人类都是“早产儿”。

为什么怀胎十月还是早产儿?
科学家发现,人类真正的妊娠期应该是21个月。
经过对人类祖先智人的对比发现,智人婴儿的脑容量竟然是当代婴儿的三倍还要多。智人婴儿脑容量为1350毫升,而现在的幼儿却只有400毫升左右。

经过研究人员的长期调查发现,这可能是因为智人婴儿的妊娠期有21个月,而现代人类则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将妊娠期缩短到了280天左右。
而且,现代人类婴儿在出生后,需要经过一年的发育时间,才能达到黑猩猩刚出生的成熟度。

现代人类婴儿在本该继续发育的时候,却被迫早产,所以大脑和身体功能,都还处于发育不全的状态,也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学习生存技能,反而需要细心呵护。
所以说,怀胎十月实际却并不足月。
自然界的早产儿并不算少,我们的国宝大型猫就是其中之一。大熊猫体型庞大,但刚出生的幼崽却像老鼠一般大小,全身粉嫩嫩的没有毛发,而且十分脆弱。如果诞下了双胞胎,那么大熊猫妈妈就必须做出选择,放弃生存率较低的一只,选择更加健康的一只来抚养。

还有动物界的袋类动物,比如袋鼯、袋鼹、袋鼠等。袋鼠幼崽一出生只有一粒花生米那么大,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早产儿,需要在雌性袋鼠的育儿袋中才能发育。
在野外的早产儿成活率很低,无法像其他足月的动物一样,在短短几天内就迅速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更没有办法自己觅食,就需要更多的营养供给和保护。

是什么让人类被迫成为早产儿?
一方面,学习直立行走,让人类盆骨变窄,分娩更加困难。
在早期的进化过程中,因为森林的退化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一部分已经习惯用前肢悬挂在树间摆荡和摘取野果的猿类,不得不频繁下树活动,开始尝试用下肢行走,经过长期发展,就成为了我们的远古祖先智人,人类也就此学会了直立行走。

慢慢地,智人发现,直立行走比四肢行走视野会更加开阔,更容易发现潜伏在四周的猛兽,空出的双手,还可以制造并使用工具保护自己。而且,直立行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采摘到更多的食物,还可以节省能量,将更多的力量用于捕食和迁徙当中,于是,直立行走就成为了主要的行动方式。
只要见过黑猩猩行走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它们行走时很喜欢左右摇摆身体,不是因为这样看起来更酷,而是因为黑猩猩的主要运动方式还是在树上攀爬,因此需要将力量集中在上肢,下肢为了起到支撑的作用,盆骨也会发育地较宽,走路时,“上重下轻”就会导致它们重心不稳,左右摇摆。

而人类骨骼为了适应更长时间的直立行走,开始逐渐减轻自己的上肢重量,避免压迫到脊椎和盆骨。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人类的重心逐渐聚拢,盆骨也开始逐渐变窄,让身体稳定性更强,胯关节更加灵活,不但可以直立行走,还可以进行跑、跳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