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和孩子的沟通,为什么总是不欢而散(特别家教1115期)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孩子沟通,到最后总会刷新一个新的纪录:将关系破坏到——没有最坏,只有更坏。沟通完,你恨不得要原地炸裂。早知道,还不如不沟通呢!不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吗?为什么还越沟通越糟糕了呢?这么吃力不讨好到底是为了啥?到底发生了什么啊?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你的青春期家庭也常常发生。一位妈妈特别绝望地说:每次沟通完,我都比原来更绝望。我真的不想在他面前说一句话,对他的事也选择性屏蔽,我和他完全聊不起来,但我真的可以不管吗,这简直太让人难受了。幸福是相通的,痛苦也是。

02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个人的交流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我们有不同的意见,且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意见,且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意见,且在我们两人中只能有一个是对的,且我说的肯定是对的你的肯定是有瑕疵的,且瑕疵是不允许发生的。在亲子关系中,越沟通,越不欢而散,除了对应上述,还可能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实际的情况:
1、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在沟通前,你已经累积了非常多以及非常长时间的情绪,比如不满、愤怒、失望......你已经觉得忍无可忍了,这时候的沟通很难有心平气和的氛围,你很容易受情绪化的影响,忘记这次沟通到底是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于是你容易翻旧账,容易带着情绪说话,容易因为一点点的不和心意一点就着,原地爆炸。此时的沟通,一定会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把关系带到一个更差的境地。
2、有预设,抱着一个期待的答案沟通是双向的,我听进你说的,你也认真听一听我所说的,然后我们再汇总不同意见,再看看是否有折中的方法,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沟通就是在你与我的进与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我们和孩子的沟通遇到困难,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也需要冷静下来想想,我是在和孩子找那个平衡点,还是执着于我们的执念。找平衡点,就需要放下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放下我们已经知道的,放下我们脑袋里已经有的答案,真正地把沟通,当成去全面地了解情况,和孩子商量解决的方案,它甚至需要一些策略性的“妥协”。否则,沟通很容易就变成了讲道理,灌输某一方的正确,这样的沟通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