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问题才沟通,即定义「沟通 问题的沟通」在很多家庭,平时缺乏沟通的氛围。只有当出了问题,父母才会找孩子沟通,长此以往,孩子将沟通下意识地等同于问题的沟通。因此,一个被盯着出了问题的孩子,内心是非常戒备的,他很难做到好好地和你沟通,他会将沟通理解为一种责备,甚至是一种“审判”。盯着问题才沟通的父母,内心也不平静,多少是带着情绪化的,你已经觉得,孩子就是有问题的,你对他不够信任,你和他的沟通,很容易变成找他算账。

03
怎么做,才能让珍贵的沟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以下几点供参考,也欢迎补充:
1、增强家庭内部的日常沟通,建立有话多表达的机制,营造一个良性的沟通氛围。做得不好的要沟通,做得好的更要日常沟通。不要等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才去沟通,这样的沟通效率往往很低下。
2、不累积情绪,让情绪有及时、通畅的抒发渠道。在沟通前,尽量保持平静、中立,或者等到情绪稳定、平和再进行沟通。
3、当沟通时,带着好奇,真正地倾听。不管孩子的做法有多让你失望,有多魔幻,有多无法理解,他那样做,一定有他在当时情境下重要的理由。听一听那个理由是什么,有哪些是可以被接受的,有哪些是值得理解的。
4、不评判。你可以表达你的想法,我也允许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同。我客观陈述我的想法,但不评判你的错误还是正确,因为你的人生,你确实无法告诉你,对于你来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不贩卖焦虑。对自己说:我可能非常焦虑,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我似乎理应对未成年的你尽到更多的责任。万一我没有做到,没有做好,是不是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你的人生是不是因此而遭受损失?但这些焦虑是我自己的事,是我自己要去解决的,是我人生的议题,我不能因为我的焦虑,要求你来背负解决这部分焦虑的责任。
6、对自己说:我不总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也无妨,谁的人生谁试错,谁的人生谁负责。
来源:青春期手册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