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点,是大家在和孩子聊天时,少使用“不能”、“不行”等禁止类的词汇,或是比较“负面”的评价。一个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才愿意敞开心扉,说心里话。拒绝和打断,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沉默寡言,失去沟通的勇气。
03
鼓励孩子多表达,多练习
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也是一个思考过程,多多鼓励孩子去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孩子自发的去探索和观察,用更丰富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孩子的语言就会日益丰富起来。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在白底黑字中锻炼文字和表达的美感。
04
引导孩子了解,区分网络用语
并不是所有网络用语都是积极向上,值得传播使用的。2021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文章,点名批评了“伞兵”一词,里面提到:
网络造梗,大多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没有底线。“伞兵”被乱用,就是对英雄队伍的污名化,更是对语言环境的污染。
很多网络词汇,不仅没有什么价值,甚至还恶俗低劣,这类词汇是需要坚决抵制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明确网络用语使用的界限和场合。教会孩子如何区分网络用语,抵制不良用语,发现孩子用不良用语的时候也要及时纠正。
总的来说,网络用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去做割裂,也无法阻止。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流行语反过来裹挟。
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中积极的一面,应鼓励并促进其发展;对于其消极的一面,要采取措施防控。
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孩子保持深度阅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网络的大染缸里始终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