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很多人叫“赵C”的时候,就算登记过程不困难,那么之后的管理也会变得难上加难,这是在给社会添麻烦,在给制度加累赘。
面对这样的冲突,法院也犯了难。

他们想保证“赵C”的姓名使用权,又担心之后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于是,要求“赵C”改名似乎不符合法律法规,可不要求“赵C”改名却又对居民的身份管理会造成一定麻烦。
百般衡量后,法院另辟蹊径,想要寻求一个能照顾到两边的做法。
我国法律有过类似规定,行政诉讼中,法官可以通过调解来办案,于是月湖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开始在“赵C”和公安局之间进行调解。
二审期间,主审法院和院长不止一次与“赵C”商量,最后经过耐心地劝导,“赵C”同意主动配合改名。
毕竟,单从这件事来看,谁都有错,谁都无错。

月湖区公安局不给“赵C”换发身份证,的确侵犯了姓名权,可这也是为了保证更多人的权益,以及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而“赵C”只是想沿用自己的名字,也的确没有给国家、社会、他人添麻烦,但也真的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不过,若是“赵C”同意改名,很多问题就能被顺利解决,幸好“赵C”经过一番思索后,也明白了公安局的苦心,这才自愿改名。
2009年,这场姓名权第一案落幕时,二审的法槌正式落下,“赵C”案宣告结束,本案通过法官的调节,当事人与月湖区公安局成功和解,至此对于这个案件的讨论之声逐渐远去。

如今的“赵C”
那么,如今的“赵C”生活又如何呢?
改名后的他,并没有继续拿着自己的名字说事,也没有想过要用“赵C”这个曾用名大做文章。
他按照自己原本的规划,一直走着人生的路,并没有因为改名这件事影响自己多少。
在接受采访时,赵C的父亲赵志荣曾说:“我的本意,不是为了胜诉,也不是为了得到多少赔偿,而是想要推动我国法制的进程。”
的确,单从“赵C”这件事来看,很难判断对错的背后所反映的,是某些制度的不完备。
正如江西省资深律师刘锡秋曾在分析这一案件时说:“这次姓名权官司对完善中国公民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案件的受理、办理和审理结果,不由得让人深思:当公民的权益与法律发生碰撞,到底谁该让位?当法官都无法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那么由谁来决定?
月湖区法院副院长毛晓光曾表示:“此案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制度的冲突。”
“赵C”姓名权一案,看似简单,却证明了很多人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只有我们不断对制度进行更新换代,对自己进行认知升级,才能在发展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幸好,法院的人性化宣判,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能发现制度中的漏洞,能看到实际中的冲突,才有可能修补漏洞,解决冲突,这是让我国越来越强大的途径。
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之下,类似的冲突会变少,我们必然会发展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