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这样教孩子时间管理,简单又有效(特别家教1101期)

暑假过去了一半,父母与孩子已经从一开始欢欣雀跃到如今的“相看两厌”。因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不配合,很多家里每天都上演着鸡飞狗跳的亲子大战:
暑期日程表安排满满,到现在没有一项顺利完成;拿出课本写作业,又以各种借口磨洋工和拖延;起床、睡觉催了千百遍,孩子还是慢吞吞......一个暑假过去了,孩子时间玩掉了,学习也荒废了。
诸如此类的拖延、磨蹭、懒惰小问题让父母焦头烂额,我们习惯把这些表现归结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其实背后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不够,不懂得正确管理时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供如何解决孩子拖拉问题的新视角。
1.认识和感知时间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从小抓起。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2、3岁,已经可以通过日常的对话来教孩子认识时间,最简单的就是从“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宽泛的时间开始,形成对时间和时间顺序的大概认识。经常和孩子聊聊今天做了什么,比如上午和奶奶出去买菜了、下午看了动画片、晚上和妈妈逛超市,用日常的交谈来提高孩子的时间敏感度。与此同时,借助一些工具来让孩子感知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沙漏计时器,给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有规定时限的,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告诉他,等待沙漏结束才能看,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时间的流逝。等红绿灯的时候,也是孩子感受时间长短的好时机。5、6岁的孩子,我们还可以送他一个闹钟,学习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小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不妨借助玩具或绘本,比如《时钟的书》《你好时间》《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等等。
2.给事情设定一个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这是一种督促。比如:
“再玩十分钟就要去写作业。”“20分钟后要出门了,你自己换好衣服。”“我们要在2个月内阅读完这五本书。”
这种提醒的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最有效,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也知道如何执行。至于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像作业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任务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给孩子一些反应和缓冲时间。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紧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