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制造有用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培育心怀热爱的孩子。
在宝贵的童年里,允许孩子放慢脚步,支持他做一些“无用之事”,这样,孩子反而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作者 | 可乐妈
昨夜凌晨,睡不着的我一直躺在床上刷手机。
直到无意间看见了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在车头发现了一只螳螂。
正当我以为他会对螳螂下“毒手”时,男孩却将螳螂小心地放在了手心,边观察边介绍道:
“这是一只中华大刀螳螂,是一只公的,羽化有点失败,但也挺好看的。”
“被我抓完之后(螳螂)现在很紧张,它在威吓,是想吓退我。”



男孩名叫倪皓洋,虽然只有12岁,却已经是网上颇有名气的昆虫科普大神了。单平台粉丝已过70万。
而他视频的主要内容,就是向网友们科普各类昆虫,包括解说虫子名字的由来、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不仅如此,小皓洋还能将昆虫与古代诗文联系在一起。
有一回,他发现一只虫子在床头筑了巢。
在得知那只虫子很有可能是蜾蠃后,他立刻讲起了《诗经》里的一个典故: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这里面的“蜾蠃”就是一种只有雄性没有雌性的昆虫,一看到螟蛉(昆虫的幼虫)就会衔回去抚养。
所以,后人又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惊叹于小皓洋的博学的同时,更触动我的,还是皓洋妈妈无条件的陪伴与支持。
小皓洋的视频,大多都是由皓洋妈妈拍摄的。
在儿子讲解时,她耐心倾听;当儿子遇到不了解的昆虫时,她鼓励他寻找答案,给他出主意……
其实,皓洋妈妈本身其实是很害怕虫子的。
但因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皓洋妈妈便任由儿子在家里养了几十种、上百只虫子。
也正因有妈妈的付出,小皓洋才能如此优秀、专注,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看着眼里有光的小皓洋,我陷入了沉思:
事实上,我也有个12岁的儿子,他也曾显露过非凡的天赋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