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些理论来看,如果要探寻人类消失的记忆,肯定要从这些神经元和其之间的突触连接入手。
而目前对于这方面已有不少专业学者做研究。
03 突触修剪猜想
最早的时候,有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这种童年记忆消失的现象称作“童年失忆症”,他认为这种症状发生的原因是儿童成长期的性压抑。
不过后来很多学术研究人员都反对这种主张,毕竟想一想人类儿童时期身体发育未完全,尤其是在刚出生不久,哪来的性压抑呢?
再往后到了上世纪末,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关于早期记忆的实验和推测渐渐有了更科学、也是目前呼声更高的一种说法。
即孩童在成型发育过程中,大脑内神经元的“更新换代”是造成早年记忆丢失主要成因。
上一节我们曾说过,大脑的记忆与脑内的神经元和它们的连接有关。
在人类刚出生这段时间内,由于面对世界一无所知,需要接受极大量的信息增加认知。人脑在这个阶段脑容量会急速地增长,大脑内的神经元也会在1岁左右达到一个峰值,并且几乎是人生中的最高峰。
当小孩子成长到3岁左右时,他们的脑容量也迅速增长了3倍,达到1000毫升。而成年人的大脑水平也不过在1300毫升以上,在小孩子成长到7岁时便可达到。
而人类的早期记忆就存储在这期间的大脑神经元及其神经连接内。
如果这些神经元没有发生变化,直至我们长大以后,或许我们可以回忆起那时候的记忆。
但不巧的是,在小孩子到了3岁左右,大脑就会对自己容纳的神经元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由于前两年的记忆和信息接收得太多,脑内过多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极大影响了发育效率,如果放任不管,最后很可能对大脑发育“有害”。比如对比一些超级记忆者我们可以窥到一些问题。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超级记忆者,这些记忆者不像普通人那样对记在脑子里的事情有遗忘性,他们几乎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不仅仅是知识,他们还可以清晰地记得几年前在某个确定的日期(不是特殊节日)里自己干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