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想:你就只关心成绩啊?
他不得不表现的叛逆,只是为了求得父母对自己更多的积极关注。
你可以体会一下,当孩子回到家,看到你的第一句话,不是“妈,我放学回来了!”
而是“妈,怎么晚饭还没做好呢?都下班这么长时间了!饿死了……”
或者说“爸,你看那谁谁的老爸又升职加薪了,你怎么还停留在原地,整天摸鱼呢!”
你听到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但如果把“晚饭”换成“作业”、“下班”换成“放学”,把“升职加薪”换成“名次进步”,看看是不是你曾说过类似的话?
当孩子听父母唠叨“作业”和“成绩”时,就自动屏蔽你的话了。你说的越多,他在内心越抵触,搞不好还会诱发厌学情绪。
03.
睡前多陪孩子聊聊“废话”
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同事,每天儿子放学回家,她就和孩子聊聊当天发生的事,别人看来这些聊的全是“闲话”,但孩子妈妈一直坚持着。
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没有厌学、逃学的想法。
即便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也非常稳定,没有过激行为。
所以啊,即便白天没有时间,睡前跟青春期的孩子聊聊下面的“废话”,哪怕你平时都没时间陪他,他也会跟你特别亲。
图片来源:电影《阿甘正传》
“我们一人说一件今天开心的事儿和不开心的事儿”,这是在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排除隐患。
“今天班里哪位同学跟你说话最多呀,你喜欢他吗?”,这是在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
“如果明天有位老师要离开了,你最希望是谁?最不希望是谁呢?”,这是在了解孩子对老师的看法,也侧面可以了解孩子对不同科目的兴趣程度。
“你能说出多少种家务活儿?我们一起数数吧”,这能让孩子提高家庭意识,关注到家里细节,增加孩子的责任感。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呢?”,这是提升孩子对幸福的认知。
这些“废话”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把爱和帮助给他,预防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图片来源:电视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