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的红鲑,大批集结时甚至把河水“染红”
摄影:MICHAEL MELFOR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每年7-9月间,鲑鱼在某种生命密码的召唤下,在太平洋上以亿为单位大集结;它们洄游数千公里,重返故乡河流;雌鱼产卵、雄鱼授精,两者因此筋疲力尽,最后死在故乡。鲑鱼洄游,向来被认为是一场伟大的生命循环——
鱼卵孵化(淡水)→鱼苗(淡水)→幼鱼(淡水)→
两岁的二龄鲑(游向大海)→成年(在大海中生活)→
再次洄游产卵(回到淡水)→两周左右死去→
新一代鱼卵又孵化
产卵后死去的鲑鱼
图源:Nick Voutour, Geoff Campbel,PacificWild
而如今的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BC省),
这一伟大的生命循环正面临一场危机。
一条红鲑,它们只有在洄游产卵时,才会变为红色
摄影:MICHAEL MELFOR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太平洋鲑鱼基金会(以下简称PSF)表示:全球范围内,2020年太平洋鲑鱼的捕获量——跌至近40年来最低水平。
美国西雅图一家餐厅,厨师熟练地将一条鲑鱼分解切块
摄影:COREY ARNOLD
曾经,当地餐厅菜单和纪念品店里随处可见的鲑鱼,如今是自然资源主义者口中大力呼吁保护的对象;甚至连当地的厨师们都暂停了鲑鱼料理。
粉鲑是加拿大BC省5种鲑鱼之一,图中的它们正在前往大熊雨林的产卵地
摄影:IAN MCALLIST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在加拿大最西部BC省的水域里,无论何时,总有5种不同的鲑鱼在游动——体型较小、数量最多的粉鲑;最鲜艳的红鲑;还有狗鲑和银鲑;以及体型最大、面临风险也最大的帝王鲑(即奇努克鲑,加拿大一半的此种鲑鱼已受严重威胁)。
图为美国哥伦比亚河,大批垂钓者争相捕捉珍贵的春季帝王鲑
摄影:COREY ARNOLD
美国哥伦比亚河畔,一名休闲垂钓者手拿鲑鱼中体型最大的帝王鲑
摄影:COREY ARNOLD
鲑鱼在淡水河流中孵化,然后游到太平洋,成年后99%的体重均在大海中获得;紧接着,它们游回自己孵化的地方,在溪流中产卵、死亡,开始新一轮生命循环。在这个史诗般的生命过程中,鲑鱼与动植物具有密切共生关系;洄游一路,喂饱万物。
加拿大BC省,一头罕见的白化柯莫德熊抖掉身上的水珠,之后继续捕食洄游的鲑鱼。本图为2021 BigPicture自然世界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摄影:Michelle Valberg
生态学家Megan Adams研究了鲑鱼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她说,熊需要从鲑鱼身上获取营养才能健康成长、繁衍生息。每头熊每天能吃掉30条鲑鱼;反过来,森林最终会吸收熊留下的残羹冷炙,获得养分。“鲑鱼非常慷慨,”Adams说:“在开阔的海洋中游过几千公里后,它们回到家乡的淡水环境中产卵;同时,也带来了积攒了半生的、所有的海洋营养物质。”
洄游的红鲑,以其通体鲜红的皮肤而闻名;但在洄游产卵前、在海洋中生活时,其背部是蓝绿色的。
图源:Nick Voutour, Geoff Campbel,PacificWild
濒临灭绝的虎鲸也以鲑鱼为食。每条虎鲸每天大约能吃掉25公斤的帝王鲑,这也是观鲸者最爱看到的画面。但现在,帝王鲑如此稀少,虎鲸不得不用更多时间去开阔的海洋中捕食,也意味着科学家和观鲸者想再见它们的几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