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学也希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创造了中国高校从博士生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学校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

在施一公的描述中,前沿的科学探索将在西湖大学占举足轻重地位,今后十年,学校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为世界和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截至目前,西湖大学累计签约学术人才176人,其中讲席教授17人;2021年招收了第五届博士研究生共313位,其中五分之一来自海外高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西湖大学的宗旨就是精益求精。
10月23日,全新亮相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在校园设计上同样充分考虑科研、学术交流的需求,希望能够共同打造中国科研人“梦想中的大学”。

从空中俯瞰,西湖大学主体由一个C形的半圆环,连接三个学院,外面环绕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空中俯瞰,它像一个细胞,寓意生命的开始;三个学院通过“C形”连廊串接,又方便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多人说,看起来很漂亮,也很有意义。

但仅仅只是这样吗?
西湖大学是一座很特别的学校,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建设,首先要为“研究型”服务。或者说,首先要为科学家服务。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方案效果图
科学家们需要什么?
当你关注小河两边的风景时,他们在测算河有多宽、有多深;
当你感叹学术环的精巧设计时,他们在翻看图纸,要求改变地下室位置;
当你赞叹大落地玻璃的敞亮时,他们却坚决要求把一些屋子的窗户封掉;
为了满足科学家的需求,现在的“学术环”,与最初设计相比已经改了上百遍。
为什么要这样改?
科学家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校园?
“学术环”周边这条蜿蜒的小河,其实不算小,最窄的地方15米,最宽的地方25米,平均深度约3米。它在校园里绕出一个圈,这个圈直径666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术环”就在河中央,像一个小小的湖心岛。

很漂亮是不是?但在科学家眼里,它不仅仅是漂亮,更是一条“天然隔振带”。根据云谷校区的设计方案,西湖大学今后的教学、科研活动和精密仪器,都布置在“学术环”里。越是高精尖仪器,对防振要求越高。有振动,就会影响精准度,出现偏差,就可能会让研究功亏一篑。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学术环封顶现场
生活中,振动源有很多——比如地铁,马路上经过的轿车、公交车、大卡车等等。有的振动往往一闪而过,比如轿车;有的是真正的“隐形杀手”,比如地铁。
西湖大学设备资产部负责人张志强来自北京,此前经常与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特别是低频振动“打交道”。他曾动用数十台振动测量仪器,在学校、地铁周边密集布设监测点位,24小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高精密仪器正常运行有严重影响。同时,地铁运行的地下隧道具有“空腔效应”,一定程度上还增大了“振动”。
大家都知道,振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导不同。水能有效降低振动的影响。张志强他们在监测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湖泊中央的岛屿,在同等条件下,“振感”显著降低。
看到“学术环”周边的“水环”设计,张志强直呼:“巧了!”原本只是为了景观,设计好看的小河,摇身一变成为了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降低振动影响,成为各大实验室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