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图摄影:张斯捷
今年4月以来,一群野生亚洲象突然向北迁徙,经数月长途跋涉,最终在人们沿途“护送”下成功迁回原来的栖息地。这一事件吸引了全民的眼球,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观察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窗口,让亚洲象这个物种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最好展示。(目前中国亚洲象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长至300头,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

撰文、摄影:兰庆伦
“老象出来了!走,去漫滩看老象!”一辆面包车被一家人挤得严严实实,老老小小穿戴整齐出发去看野象。车费40块钱一个人,200块可以包车。
这是发生在6年前的一个场景。2015年玉米成熟时节,普洱到江城沿途公路边不远的江滩上,每到下午5点,都会有十多头不怕人、不避车、浑圆巨大的野象准时出现。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
与之一河之隔的另一条路上,此时必然是挤满围观野象的人,这种景观会持续大概一周。当时人们并未想到,后来“象出没”成了常态。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亚洲象记忆力好,智商也较高,它们碰见玉米会剥皮食用美味有营养的部分。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人们请来职业驱象人用烟花炮仗驱赶践踏庄稼的野象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炮仗燃爆后,象群在母象带领下井然撤离
在菩萨的座下,大象是吉祥平安的象征。但真实的野生亚洲象呢?过去可能因为多年的猎捕,导致它们数量稀少,并且不得不隐蔽于丛林;如今得益于多年全力有效的保护,它们重返旧有栖息地,再次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刊登于2021年10月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田地中觅食
在普洱一带,本地人习惯把野生亚洲象称为“老象”,大的叫“大老象”,小的叫“小老象”。一开始我听着有些不习惯,好端端的大象都被叫老了,但看着再小的野象也是一脸皱纹,再加上稀疏的体毛,似乎也无法反驳。

野生亚洲象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首先要具备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有山有水、宽阔富饶的河谷地带是它们的理想之地。

亚洲象的长鼻子实际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由4万多块肌肉组成,有丰富的神经;它们会用鼻子和前肢配合,将沙土甩在身上,除了防暑降温,还能稳定情绪。

由于生活地区炎热,亚洲象经常泡在水里
在云南,野生亚洲象受到了最好的保护。当地人的保护意识都很强,国家林草局的护林员村村寨寨都有,野象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村民发现野象也会马上报告,转圈式地让着野象。每天先看天气、节气和野象信息,再安排是否出门劳作,构成了新的乡村生活秩序。

本图摄影:夏德锐

曾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不堪大象频繁取食,将原本的甘蔗地改种茶叶、辣椒等亚洲象不会取食的作物。
本图摄影:夏德锐
野生亚洲象是以母象为统领的家族式群居动物。一般8至18头为一族,多的族群能达到20多头,家族成员相对固定。象群族长通常是壮年雌象,大概25到40岁,身材高大、沉稳聪慧、富有经验。它是象群最高管理者,决定象群去向,在哪里吃,在哪里休息,肩负象群的安危和生存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