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面对“白脸”时,往往会非常听话;但面对“红脸”时,则会放飞自我,表现得非常任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代表孩子明白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对错。他们只知道反抗“白脸”会受到惩罚,但“红脸”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对待一件事,孩子没有自身判断力,只会根据对面人的反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方式,“看人下菜碟儿”。
结果不仅达不到所预想的教育目的,反倒问题越来越多,让孩子养成了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坏毛病。
3
在真人秀《婆婆与妈妈》中,黄圣依和她老公杨子为我们展示了“拆台式”教育的另一个问题——
黄圣依4岁的儿子安麟在街舞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坐在一旁的杨子过来大声呵斥儿子:
“动作一定要标准,重来!”
“只要是合不上音乐,就不能喝水!”
“再来,快点儿,老师要发脾气了……”
黄圣依和婆婆在一边看着,心疼的不得了。黄圣依一边给孩子递水一边劝老公别太严厉,可是扬子一把将黄圣依拽开,让她不要说话。
舞蹈课结束后,两人的争执依旧没有停止。
扬子不停地指责黄圣依给孩子报太多课,导致孩子没有精神,甚至冲着黄圣依大吼:“儿子都要让你养废了!”
而这些争吵与怒吼,都是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的。
父亲的怒吼和严厉,母亲的尴尬和欲言又止,奶奶在一旁偷偷抹泪……这一切都被幼小的孩子看在眼里,脸上也浮现出了茫然又紧张的表情。
很多父母都曾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影响到了本来和睦的夫妻关系。
而这样的冲突,如果多次出现在孩子面前,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阻碍了孩子健康的性格发展。
他们会认为“父母是因为我吵架、不开心的”,进而产生严重的负罪感:听爸爸的话,觉得对不起妈妈;听妈妈的话,又觉得是对爸爸的“背叛”。
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小心翼翼、不自信、性格阴沉,逐步发展成讨好型人格,或者性格执拗、偏激。
我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其实很优秀,学习不错,长得也很漂亮,在同学之间人缘一直不错。可她就是很自卑,平时唯唯诺诺的,从来不敢拒绝别人。
“我特别害怕别人因为我不开心。”
她曾告诉我们,小时候她爸妈总会因为教育的问题吵架:
“爸爸妈妈总会因为我而起争执,这让我觉得自己很笨,总是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听他俩谁的。听一方的,另一方就不开心,然后又会吵起来……”
4
李玫瑾曾说:“管孩子,只能有一种声音。”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手表定律”:
给猴王一只手表,猴群按照统一的时间管理生活作息。有手表的猴王就是权威,一切由他说了算。
可当猴群里有了第二、第三只手表,而且每个手表的时间都不一致的时候,猴王就没有了威望,猴群也开始混乱。
这个定律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给出不同方向的多种规矩,或是因为心情等原因肆意更改,也会破坏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
互相“拆台”的教育方式,会让父母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并让他们试图以“钻空子”的方式,来挑战父母的权威;
与此同时,父母的反复无常也模糊了他们对于规则的边界感,令他们不知所措,无法判断怎么做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