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出生,小乔就觉得:这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
每天照顾儿子吃喝拉撒,竭尽所能给他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
总担心孩子太小,时刻将他放在眼皮底下,生怕一不留神就会磕了、碰了。
好不容易等到儿子上学了,着急的事儿就更多了——每天看着辅导功课、检查作业,周末陪着去上各种辅导班、才艺课……
从小到大,小乔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连双袜子都没用他洗过。没想到这小子不仅不心疼她,还总是嫌她烦人、唠叨,更愿意亲近爸爸……
“我每天这么辛苦了,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吗?怎么他们就是不领情呢?”很多父母对此都很困惑,甚至有些伤心:
“难道是我做得还不够吗?”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不是父母做得“不够”,而是太“多”了!
要知道,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牺牲,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可收获的结果和投入却完全不成正比。
家长们的“鞠躬尽瘁”和“倾尽所有”,不但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惰性,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和感恩之心。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人嫌孩子“懒”“不懂事”,孩子嫌大人“烦”“管太多”。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表示:
家长和孩子好比一个100分的组合,如果家长做满了90分,孩子就只有10分。
所以在某些事上,爸妈们如果能适当“偷懒”,孩子更优秀的几率反而会更高——
01懒得照顾
很多家长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保姆”,恨不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替孩子做。
有些人是担心孩子不会做,容易伤到自己。但在更多爸妈眼中,孩子有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去背几个英语单词、多做几道练习题、练一会儿钢琴……
但你知道吗?孩子从小做家务,可以锻炼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