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统筹能力、分类能力等多项基础能力。而参与到琐碎、繁杂的家务中,会让孩子了解到平日里爸妈的辛苦,从而知道感恩,更懂得关心、照顾他人。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外,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一句话: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所以,只要不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家务活,爸妈们都可以偷点儿懒,让孩子帮你做。
哪怕只是让孩子帮着倒杯水、递个东西、跑跑腿,都是在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体贴、有责任感的人!
02懒得陪读
来做个换位思考:
工作时,你喜欢领导坐在一旁,不错眼珠地盯着你干活吗?
应该没人喜欢吧?孩子也一样。尤其是有些爸妈在“陪读”过程中,太爱指手画脚了!
“这个字写得也太难看了,擦了重写!”
“注意力集中!都半个小时了,你才写完几道题啊……”
“好好检查下,你看看你这个答案对吗?”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或是产生烦躁、抵触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这点上,朋友小艾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从来不陪读,也不给女儿检查作业,只负责签字。
小艾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她应该懂得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如果作业出错是因为不会,正好可以找出学习上的不足,及早找老师来查漏补缺。
可是原本会做的题,却因为马虎写错了……那就让孩子自己去挨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