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将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时候就开始了,人们不断问自己,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即便如此,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我们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以及信息的暗示以及影响。很容易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这是从众心理学的典型效应。
而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时时刻刻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很多场合下,别人在打哈欠,周围会有其他人也随后打了哈欠。有时候在视频时,发现,视频对方打哈欠,视频这方的我们也会随后打哈欠,这就是所说的打哈欠会传染。
实际上这些背后有一点点心理学效应作为支撑来影响我们的行为。心理学中叫做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巴纳姆效应更多的是揭示了不同人对于外界环境的依赖以及轻易相信他人的评价以及描述。
打哈欠会传染只是巴纳姆效应背后的一点点相关的东西。
我们常常说道以人为镜,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的一点体现。往往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这个“人”怎么选择,选择对象很重要。
避免巴纳姆效应,认识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