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盲目记笔记
听课时将老师讲课内容一股脑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有些同学抄课本,不动脑筋去思考所以然,忽略老师的分析,这对学习基本没有好处,上课不记笔记和记太细的笔记都没有好处,重在思考,理解,大家在学习中慢慢会体会到,高中学习单靠课本确实是不够的,即使上课听的很彻底,下课解题都无从下手。
七、缺乏计划
学习没有计划性,目标,每天盲目学习,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打采,形成恶性循环。对于高一高二同学而言,从一开始眼光就要瞄准高考,对学习内容要适当开阔,感受高考,要确切的知道高一学习的那些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要提前打通障碍,不能光盯住平时的考试。
八、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高中阶段,单纯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时候难完全掌握解题所需要的方法,所以平时要面向高考做一些拓展,因为高中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面对以后的高考,所以目标就要面向高考,要在平时学的过程中有侧重点,有所拓展,不要目标只盯住平时的作业。
以高一数学为例:在学习过程中要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复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高三后的高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每一节内容表面看起来是分割开的,但都有紧密的联系,要寻找打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九、学习缺乏侧重点面面俱到
不少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遇到题目就会盲目求解,没有选择,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
建议:平时做题要结合课程重点来。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有些题目要精做,举一反三,要多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
十、题目做得多而杂
高中学科增加了,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
说得直白一点,高中日常的学习是为高考打基础做准备的,所以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区分基础题,必做题,拔高题,由基础题再到提高题、到高难题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
十一、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不少高中学生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给大家归纳了做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明“,就是要明确题目的各类条件以及课本相关知识和方法
第二步是“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化简题目中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