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是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电子童年”和“电子青春期”让“00后”展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成长特质。在青少年儿童中,网民占比约为85.7%,而与此相关的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倡导性指标提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等。
熬夜是必需的吗?
上了高中的同学,作息是家长每天最头疼的事,11点之前睡觉都是奢望。谁不是一边顾虑着熬夜的种种后果,一边咬牙坚持着。熬夜是必需的吗?
在这里想对这些效率不高、熬夜不停的同学说:我欣赏你熬夜学习的劲头,但不赞成你熬夜学习的方式。你们熬的夜,没有出来成果,而是变成第二天不停歇的哈欠。
我们都知道,普通成年人一般保持6--8小时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工作生活需求,未成年人则更长:
上图,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明德尔博士就曾经设计过一个睡眠时间表,里面详细写好了,每个年龄段最推荐的睡眠时长,家长们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学习看一下~
但是,大部分高中生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晚睡。
熬夜的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
正上高中的外甥女是个资深熬夜族,观察了几天她的学习方法,我发现她苦学却一直没有相应回报的原因在于:
1.学习抓不住重点,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一些意义不大的地方。
比如做作业,就机械地照抄课堂上做的笔记,我觉得那一刻她是很轻松的,脑子基本放空,只剩下眼部动作,找到对应点;手部动作,抄写下来。至于需要总结牢记的一二三四点,以后再说。还有嘴上反复读概念,把书反复的看却没有深入的思考,都属此类。
2.和难题较劲,给自己下命令必须要做出来。
有时候她会花大量时间跟一道题较劲,看似给出了寻根究底的态度,却失去了寻求帮助、巧妙化解等走捷径的智慧。最终落得个时间浪费掉、方法没找到、自信被打击、睡眠也失去的下场。
3.偏科严重,任性学习喜欢科目,弱科避而远之。
作为一个偏文科的女孩,她坐在书桌旁第一个拿出来的永远是语文作业,对于一直学不好的物理和数学,留到最后再拉出来互相折磨。
4.不断地变换学习方法,无法持续深入学习。
短短几天里,她尝试了早起读英语、制定计划逐个落实、“八管理”学习法等,但都是浅尝辄止,试过几次觉得太难深入,就放弃了。
大凡压缩睡眠时间苦学,却最终在考试中折戟而归、无功而返的孩子,观察下来无外乎落入以上几个学习陷阱中。
熬夜付出的代价比你想象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