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找出自己的生理节律:什么时候最适宜思考、做决定,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那段时间。
51. 当体力、精神或情绪不好时不要做重要的思考和决定。把决定的时间推到明天早上,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推敲、思量。
52. 每天都给自己最少半小时做自我思考工作:整理、净化自己的思想;检讨对人、对事的看法;处理杂乱的、不应该有的意念。
53. 凡是“等待”的时间都可以利用,例如等待乘车、等待别人等。一般人每天可以有2~3小时之多的“等待时间”。
54. 在车上、船上看书会头晕的朋友,可利用听录音的方式学习。
55. 利用午饭或者喝咖啡的时间去促进人际关系或者进行轻松讨论。
56. 把一些需要考虑或者策划的事写在一张纸上,在“等待时间”里抽出一个题目思考。(例如等车、乘车的时间)
57. 随身总携带着一部你要看的书或一篇文章。
58. 生活里有很多急迫但不重要的事,这些事使我们失去控制局势的能力,往往只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去做。尽量避免它们。
59. 检讨一下每天我们做了多少不重要又不急迫的事。
60. 尽量做重要而不急迫的事,例如学习、策划工作、促进健康等。它们才是使我们成功的事。
61. 所有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的事,都先定下目标,而且在过程中不断检讨是否越来越接近目标。
62.提醒自己是否让“IN-BOX”(收件箱)支配自己的工作生活,即凭到来的事的压力而采取行动,这种生活很辛苦,去找出突破的方法吧!
63.每天问自己一次:“今天里我忙碌的事情中,有多少是对学习有真正而直接的贡献?”
64.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如何再提高强项的发挥?怎样消除弱点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65.“太忙”只不过是不做某件事的借口,那只是把时间用在你认为更重要的事上而已,想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66.更快更多地做事不会使你成功和快乐,做好应该做的事才会。
67.做了而没有效果,应先停下来和别人商量一下再继续下去。
68.看不清楚一件事应否去做,先问问自己:“不做会有什么效果?”
69.遇上有些偶然发生而又难以取舍的事,问问自己:“假如自己没有经过或遇上,会怎样?”
70.每次说话前,先想一想,如何只用两句话说出你的意思。练习一段时间,你会发觉自己说话的能力大大进步,不再冗长而且意思松散。
71.说话时先说出你的结论,若大家同意,便可继续下去。若有人不明白或者不同意,你才有需要做出解释或说明。
72.对不懂的事说“我不懂”,对不明白的事说“我不明白”,并且请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