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央禁止公有制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宋 圭 武
曾几何时,大约2002年左右,中国大地,有些公有制单位流行所谓双向选择改革。目前,据闻有些单位好还在搞所谓双向选择。仔细分析,这种所谓双向选择改革其实是公有制单位一种很糟糕的制度设计,建议中央发文禁止。
对于私人企业来说,市场就是双向选择的一种制度设计。而且对私人企业来说,也确实需要双向选择,这对企业和个人都有好处。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最优秀的人才也希望到最好的企业工作。但对公有制单位来说,这种制度设计由于没有考虑到公有制单位具有委托------代理性质,单位的一把手在考虑选择时,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问题的,并不是从国家或社会利益最大化考虑问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委托人利益和代理人利益不统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制度设计就会最终演绎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大破坏。
从一些单位实行双向选择的实际效果看,这种制度设计最终产生了如下恶果。第一,成为一种变相的奴隶制或专制集权。在这种制度设计中,单位的一把手变成了隐形的皇帝,群众变成了隐形的任人挑选的奴隶,就像在市场上挑选奴隶一样,只有领导挑群众的份,没有群众挑领导的份。在这种变相的奴隶制下,是不可能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第二,成为领导干部打击报复人最有效的武器。因为借双向选择之际(其实是单向选择),领导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对群众的打击报复。因为不听话我就不选择你,让你失业,或让你到不好的部门去,这在中国可是最厉害的一招。而且群众所受到的打击报复是双重的。一是中层领导借选择所进行的打击报复;二是高层领导借选择所进行的打击报复。第三,让业绩平庸和平时注重拉关系的人得到最大好处。由于这种制度设计最终实现的是凭关系选择,而不是凭能力和业绩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秀的人,或业务最突出的人,往往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优秀的人让许多人嫉妒,包括个别领导,同时,这些业务突出的人也可能在工作中会自觉不自觉得罪一些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借机释放嫉妒的破坏力,满足自己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同时,一些不努力工作或能力差的人,如果关系硬,未必就选择不上。
最终,这种制度设计实现了让所有人都变差的境界。第一,群众普遍待遇变差。首先是从身份上变成了奴隶,群众的人格受到了屈辱,这是群众最大的精神损失。另外,群众还可能面临物质利益的损失。第二,中层领导也是受损者。因为中层领导也要受到高层领导的选择,自己也扮演了一半奴隶的角色。同时,中层领导自己在选择手下人时,也不得不考虑高层领导的旨意,最终有可能变为两头都不讨好。第三,对高层领导而言,这种制度设计虽然短期让自己受益,但从长远看,最终自己也是利益受损者。因为中国的单位,跟古代的村庄有很多类似之处。一个单位几百号人,基本几十年都在一起,虽有流动性,但也不是很大,所以,单位内部人与人的博弈大多都是一个长期多次博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双向选择,虽然在短期内,单位的高层领导实现了老子天下第一,过了一把皇帝瘾,同时也对平日里与自己有过节的人进行了打击报复,让心胸狭窄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在长期内,在后续的博弈中,高层领导就会面临群众长期报复的巨大潜在危险。因为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等交换或复仇机制,不管是精神之间的,还是物质之间的,还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这也是人类社会进化演绎的一种理性本能。所以,今天领导把群众不当人,明天最终群众也会把领导不当人;今天领导报复群众,明天群众也会报复领导。当然有些宽容的群众可能也就一忍了之;但有些不宽容的群众,未必就饶人,而且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加倍报复领导。第四,对单位而言,不仅不能有效推进工作,而且对单位内部良好人际关系和和谐气氛最终导致大破坏。由于关系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最终必然导致单位内部拉帮结派泛滥。人与人之间的算计和隔阂也就自然增加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淳朴也就自然减少了,这如何有效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