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的四个维度
宋 圭 武

道德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但道德建设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需要综合推进。
首先,道德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维度。
经济与道德是什么关系,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影响道德;另一方面,道德也影响经济。
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的水平会影响道德的水平;一方面是经济的结构会影响道德的结构。
经济的水平会影响道德的水平,主要体现是经济为道德提供物质基础,但不一定是经济水平高就一定道德水平高。但经济水平高,总体会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因为从经济角度分析,人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另外,人们对收益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倾向。也就是当物质收益增加时,人们来自物质收益的边际效用会递减,这时来自精神收益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此规律说明,在经济水平高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增加精神收益,这对道德建设就是利好消息。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的也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人穷志短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经济水平高,未必就一定道德水平高,因为人在贫穷时,当物质收益增加困难时,也会倾向于通过增加精神收益来增加总收益,所以,人穷志不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另外,人们富裕了,是否精神文明就一定增加,还与其它许多因素有关。
经济结构影响道德结构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经济结构,其运行的主体规范必然不同,这就必然要求不同的道德结构来适应。农业经济结构所要求的道德结构与工业经济所要求的道德结构就是不同的。另外,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所要求的道德结构必然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会更加注重交易的诚信等道德问题。但在计划经济下,人们会更重要考虑勤劳等问题。
而道德对经济的影响,则更多是正面的。不管哪一种经济形式,有道德的经济总比没有道德的经济更好。道德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有道德,交易就是稳定的,人们的经济交易就能更多顺利进行,这有利于更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有道德,人们的劳动就更多具有自觉性,这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
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看,发展经济不一定就直接提高道德水平,但经济发展对道德建设总体有利,建设道德需要经济维度建设。
其次,道德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维度。
道德与制度是什么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同时,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从广义看,道德也是制度的一部分,属于制度中非正式制度的一部分。但道德又与成文的法律等制度是有区别的。人们违反道德,更多是受到良心的谴责,但若违反法律,则要受到实实在在的惩罚,不仅仅是停留在良心层面。另一方面,法律规范中,也有道德规范的因素,因为一些法律制度中有些规范要求也属于道德规范的要求。
道德对制度形成的影响是,道德是制度形成的来源之一。任何制度的形成是离不开特定的道德基础的。
制度对道德的影响是,制度一旦被大多数人认同,制度本身也就道德化。这里制度对道德为什么最终会产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是理性的,总是要进行利害的计算,而制度提供了计算利害的边界,所以,不同的制度,必然会导致人们有不同行为选择。二是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当人们的行为一旦持久化,就会变为习惯,而习惯最终就会演化为道德。
由于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有重要影响,所以,要提高道德水平,就离不开制度建设。
问题是,什么样的制度对道德建设最有利?答案是公平的制度。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人们对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一些来自动物的实验也证明,动物也有公平偏好。另外,在公平的制度下,人们对社会有贡献,社会必然会有对等的回报,这会鼓励人们对社会有更多贡献,这对道德建设就十分有利。反之,若社会缺乏公平,有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得不到合理回报,最终会让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内心世界负能量就会集聚,反社会情结就会加重,社会道德建设就会面临十分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