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对道德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看法
笔者认为,首先,从最初起源看,道德的产生应归于理性。也可以说道德本质是理性的一种均衡,或是理性对利益的一种算计均衡。其次,从道德演化角度看,同情心构成道德生长的又一动力。道德建设必须要立足于人的理性计算基础,要以成本---收益为框架,构建道德建设体系。
(四十五)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四个维度
笔者认为,如何建设道德社会,需要注重四个维度建设。首先,道德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维度。经济水平会影响道德水平,主要体现是经济为道德提供物质基础,但不一定是经济水平高就一定道德水平高。但经济水平高,总体会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其次,道德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维度。什么样的制度对道德建设最有利?答案是公平的制度。抓住公平,就抓住了制度建设的牛鼻子。再次,道德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维度。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培育敬畏意识。这里敬畏既表示一种尊敬,也表示一种畏惧,是尊敬与畏惧的一种混合。第四,道德建设离不开人性维度。要提高道德建设效率,需要道德建设与人性特点有机结合,不然道德教育很难入脑入心。如何与人性特点有机结合,关键是要立足同情心加强道德教育。
(四十六)提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新范畴
笔者认为,我们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若把经济增长转换为经济发展,则笔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应为聪明、勤劳、诚信。聪明,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基础。勤劳,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提供有效前提。诚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文精神环境。
(四十七)从经济学角度界定了言论自由的边界
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言论自由的最优决策边界是,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但从社会角度看,言论自由的最优决策边界应是,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效用达到了最大化。
越是诚信的社会,言论自由的合理边界越大。
(四十八)提出中国发展需要克服“文化陷阱”
国家发展,可能会面临许多陷阱,如“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而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最深陷阱是“文化陷阱”。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中的诚信缺乏和不守规矩。
中国发展,如何走出“文化陷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另外,要走出“文化陷阱”,心不能急,因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有任何浪漫和急躁情绪,需要有平常心态,需要有打持久战的精神。
(四十九)提出“中国”名称产生可能与五行观念有关
为什么中国叫“中国”?目前一般的解释是主要从地理位置出发,认为天子所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中枢地位,所以就产生了“中国”的概念。问题是,如果从地理位置去解释“中国”一词的产生,那么在历史的早期,为什么许多其他国家的名称不叫“中国”?因为在历史的早期,由于交通工具的不发达,以及人们交流的稀少,所以,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认为自己处于地理位置的中间的。所以,用地理位置解释“中国”一词的产生,总是感觉有些勉强。对此笔者认为“中国”一词的产生,可能与当时的意识观念尤其是五行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