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格的发展中,爸爸的角色除了给孩子创造力量感,还能不断拓展孩子的内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与男性相处。
爸爸温柔爱护妈妈的模样,会成为女儿未来寻找另一半的“模版”,也是她寻找幸福的信心来源。
而爸爸对妈妈的支持,会更好地形成稳定的夫妻关系,进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些,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幸福养分和安全感主要来源,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
03
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3岁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分水岭。
从小培养女孩子的性别意识,是家庭性教育的第一步,也是父母身体力行教孩子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参加综艺节目之后大火的张亮,在被问到会不会亲女儿嘴巴时,他的回答值得所有父母借鉴:
不能亲嘴。如果是女儿的话,还要教她一些自我保护意识,我现在亲都亲脑门,或者亲手背,从小给她培养这种自我保护意识。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并不能真正帮她保护自己。
而最亲近的人,从小给她树立的这种性别边界感究竟在哪儿,才能让孩子具象感知对方是否越界了。
宝玩酱碎碎念:
“丧偶式”育儿是当代女性恐婚恐育的原因之一,爸爸积极参与带娃以及家庭劳动,才能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为孩子提供更“优渥”的成长环境。
愿天下大小情人们的爱与互动:何止七夕,但愿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