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少言寡语,慢条斯理,勤快温和的农村人。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在我们朝夕相处半年多之后仍然保留的特点。
结婚后我们和公婆没有住在一起。每一次回老家住上两天的时候还有些许紧张,毕竟没有在一起住过,不知道该以哪种方式相处,在老家干什么事我都喜欢喊上老公,避免尴尬。吃饭时也都挺客气,不像在娘家那么无拘无束。
怀孕后,老公担心我妊娠反应吃不下饭,他又不经常在家住,就把婆婆接来照顾我。老公不在家的时间,我仍然觉得尴尬,我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只有在吃饭时找个话题聊几句,或者偶尔唠唠老家里的情况。由于孕期我需要控制血糖,米面类的主食不敢多吃。做饭的婆婆可难为坏了,农村人最擅长做面食,这下可让她的特长无法施展,做饭的激情顿时被浇灭了。更何况我吃的又少,婆婆自觉在这也帮不上多大忙,待了没几天就想回老家。那时的我是希望不在一起住的,习惯了一个人的自由自在,大不了就去老公那边住。和婆婆的短暂相处就告一段落,没有深刻的感受,似乎是浅浅的接触,淡淡的相处,谈不上什么感情。
后来的一段相处,我内心压抑着一些情绪。月子期间,因为是在月子中心,有月嫂和中心的服务,不需要额外有人帮忙。婆婆在月子中心住了半个多月,孩子有月嫂带,她没有活可做,就只能刷刷手机,偶尔抱抱孩子。人在闲的时候最喜欢抠细节,还特别的针对某个对象。此时的婆婆正是如此,她总是看不惯月嫂的带娃行为,每天都要在穿衣薄厚,吃奶多少,尿不湿带不带这些事情上和月嫂对峙。月嫂也是一个倔强的人,于是俩人每天跟博弈似的,互相不服气。月嫂带娃是现代科学式的,婆婆带娃是传统经验式的,其实都是为孩子好,我信任月嫂的育儿理念,但也得尊重婆婆的爱孙女之切。婆婆在我面前碎碎念做月嫂的各种不是,让我感觉些许反感。坐月子的产妇情绪波动比较大,半个月后的一天,我再也忍受不了,半夜把老公喊出来把心中的不悦一吐为快,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这大概是磨合期吧,以我的不耐烦落幕。
真正的相处应该从我从月子中心回来。大概是因为有了孩子,毕竟是亲孙女,她爱不释手,对我也更亲近了。宝宝肠胀气比较严重,比较爱哭闹,婆婆总能不厌其烦的抱着哄她。二月闹的时候,宝宝从未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我和老公(已经搬回来住了)都困的支撑不住,婆婆索性就把宝宝抱到她的卧室哄。大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宝宝的睡眠都不好,几乎每天都要熬到凌晨。如果没有婆婆帮忙带,我大概已经抑郁了吧。婆婆对待孩子是真心的疼爱,甚至超过了我这个做妈妈的。在带孩子上,我们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有分歧。依旧是尿布和纸尿裤,穿衣冷暖,母乳充足与否这些问题,我也已经习惯如何应付。
婆婆对我们的照顾不仅在孩子身上,还包括做饭扫地之类的。我和老公爱吃包子饺子,她总是包很多囤在冰箱里。有婆婆在这,我每天的主食就是包子,有包子吃,她也坚持在每顿饭上再备一道菜。这是我毕业以后从未有过的丰衣足食的生活。以前的自己吃饭总是简简单单,匆匆忙忙,顾不上热的还是凉的,喜欢吃的还是不喜欢吃的。现在的我每天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有了孩子还能过着不着急忙慌的生活,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婆婆的功劳。而她,总是默默地做着这些事情,没有过怨言,我还强求什么呢?
被善待的人会有更多的爱去爱别人。婆婆虽不是亲妈,但她能尽心尽力的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我很感动。似乎我多了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辈。和婆婆的相处,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现在真的处出了亲情。现在,她大概了解了我的为人,理解我做事情的方式,也真的开始把我当作亲人。我也逐渐真的喜欢这位老人,尊她敬她爱她。其实婆媳之间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我们大概都会经历从拒绝,到接受,再到最后的融洽。爱出者爱返,做媳妇的只要尊敬并真心对待婆婆,他们自然也会理解并竭尽所能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