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7日高以翔在录制《追我吧》节目时心源性猝死离世以来,相关的后续仍一直备受关注。12月3日,是高以翔头七。当晚高爸爸打理完所有事情走出灵堂时,失神踩空跌坐在地,疑似悲伤过度身体虚弱。
除了讨论如何保障艺人生命安全外,节目组所配备的医护人员是否专业,救助手段是否及时、正确,急救工具是否齐全也是大家关注的方向之一。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之内死亡;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短暂。
高以翔也并不是第一个因心脏猝死而离世的明星,仅最近就有数起:
11月6日,58岁的演员程思寒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
9月3日,41岁的北京人艺演员、导演班赞突发心梗去世;
......
再之前,侯耀文、马季、高秀敏、柯受良、谢晋等多位名人,都被心梗夺去了生命。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 1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在普通人身上,心脏骤停同样常有发生,能够“幸运”被挽救回来的其实并不多。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而学会并实施心肺复苏术(CPR),是在这“黄金四分钟”里救命的关键。
首先要说明的是: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详细方法如下(快速记忆法:C—A—B):
1、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
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
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
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
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人工呼吸)比率为30:2,即按压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
2、开放气道(airway, A)
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改变是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
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后者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
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3、人工呼吸(breathing, B)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