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关于亲子财商教育的知识。《亲子财商教育必修课》,只做财商教育知识干货,完全免费分享!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你应该听过,但你很可能不知道还有下半句——“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风险越分散,亏钱机率越低,但收益率也会越低。怎样在风险分散与投资收益之间取得平衡,就是风险管理最关键的问题。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人一辈子只有 7 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在命运的拐口分散投资,也就可能把这潜在的人生跃升机会浪费了。
我们要把握改变人生的机遇,必须集中资源。特别是生涯的早期阶段,集中突破,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再分散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让偶象帮我致富
我认识的一位做 IT 的朋友,他有一个很独特的投资方式。他从 2000 年起,便把每个月工资扣除日常开支后的部份,全都投到苹果公司的股票上。为什么他会这样投资呢?因为他是乔布斯的死忠粉。

2000 年,乔布斯经过数年的临时 CEO 身份,转为苹果公司的正式 CEO。他深信,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将会有很大的突破。所以他做出了这样大胆的投资决定。他这个投资习惯,一直维持到 2011 年,乔布斯宣布辞职。
在 2011 年,他把所有苹果公司的股票卖光,赚到了本金的 10 倍利润。十年,总共投入 100 万左右,最终变现 1000 万。
别人为自己的偶象花钱,他却能让偶象帮他致富,真的不得不服。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他掌握了风险管理的重要秘诀。这一项秘诀是每个投资大牛都掌握的。
只投自己熟悉的
巴菲特的成功,除了价值投资与滚雪球理念外,他的另一项成功特点,可能比较少人注意到。

巴菲特经营着一家全球最有名的基金公司。说到基金,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投资众多的公司,做到高度的分散风险。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过巴菲特的基金的结构,你会发现,以他的基金规模来说,他所投的公司数量,并不算是高度分散风险。
巴菲特说,投资要只投自己熟悉的。既然是熟悉的,那必然不可能太分散,因为你不可能对所有东西都熟悉,时间,精力有限,能让你熟悉的东西自然也很有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更喜欢投自己本身就是重度消费者的项目。例如巴菲特长年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因为他本人就是可口可乐的重度消费者。

投资人最开心的是,自己投了自己经常消费的项目(又或者像我那位朋友一样投资自己的偶象),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的消费还能赚钱。
我们能消费多少东西?会不会限制了我们的投资范围,太局限了?按照巴菲特的打孔机投资原则,一个人一生应该长期持有的投资也就 20 个左右,所以,你平时消费的项目对你而言,都显得有点多了。
从小培养成为投资家的眼光与格局
让偶象帮助自己致富,把自己重度消费的项目变成赚钱项目,这样的眼光与格局,是需要复小培养的。我们应通过让子女管理自己的教育金,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积累他未来成为投资家的眼光与格局。
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富人思维。富人与普通人的思维,有哪些差异呢?
以下这张图片,总结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富爸爸与穷爸爸思维之间的差异:

而今天想重点讲讲图中的最后一点:为什么不做梯子的主人?
从客户变老板
上文朋友买苹果公司股票的故事,就是很好体现了这一种思维。一般人,如果是乔布斯的粉丝,大概率就是,一直购买他公司研发的产品。或者如果正巧你也是做科技行业的,你可能会定一个目标,以能进入苹果公司工作为荣。这就是典型的"沿着公司的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 的思维。
但我那位朋友,跳出了这种"穷爸爸"思维, 他想的是"为什么不做梯子的主人"?于是乎, 有了每月投苹果公司股票的决定。
眼光与格局是需要长时间培养, 而且越小开始培养越有效。因为,思维一旦固化, 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