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6岁,理财观启蒙很关键!详解每个年龄段的引导方法
虽然儿童理财教育在国内仍处在萌芽阶段,但在发达国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理论了。儿童理财教育必须要跟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成长,循序渐进,一点点让他加深对理财的理解。
重点培养2大观念
0至6岁的理财能力启蒙,主要涉及2个观念:
- 消费观念
- 金钱观念
这2个观念,萌芽与发展期会有一点点差异。
- 金钱观,大约 5 岁开始发展;
- 消费观,是从孩子婴幼期,从看到父母消费,知道以物易物概念就开始慢慢发展出来。
所以,比较科学的系统化理财能力启蒙,应该是这样的:
- 从婴幼期起,父母从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启蒙孩子健康的消费观;
- 5 岁起,可以从口头零花钱协议的方式,让孩子从少量金额的零花钱起练手;
- 循序渐进,把越来越多的金钱管理责任交到孩子手上。
家长从婴幼期起就要注意你对宝宝展现出怎么样的消费习惯,言传身教是子女人生中最重要的消费观第一课。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启蒙他的理财观念。

2岁以前
重点注意延迟满足。一些在父母看来理所当然的消费习惯,可能成了孩子的"坏榜样"。
很多父母都会为宝宝"未雨筹谋",很早就为孩子买好未来一两个月甚至一年后要用的东西。例如:
- 孩子还未会爬,就已买好学步车;
- 刚学会走路,就迫不及待帮孩子买好儿童自行车。
父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会让宝宝误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珍惜与感恩。
孩子没经历过内心长期渴望被满足的那种喜悦,越长大越难被满足,父母会很辛苦。
所以,不仿做反应"迟钝"一点的父母,为子女提供生活所需,不要过于"无微不至",可以稍为"慢半拍",察觉到孩子表达相关需求时,才去进行配置。

2岁
这个年龄的宝宝刚开始时未有物品的归属意识,他们以为所见即自己所有。当他们的“侵犯”行为一次次受到成人的提醒与拒绝后,他们才开始慢慢的建立物品的归属意识。
可以开始建立孩子的“以物易物”意识。
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给孩子零钱,让孩子自己去付款。在给收银员钱,和拿回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宝宝渐渐知道生活中需要花钱,通过给人家钱,就能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3岁
辨认硬币和纸币,开始启蒙预算思维。
这个阶段的都很喜欢玩儿童游戏车(摇摇车),每次见到都急不可耐的想要乘坐。此时,可以告诉孩子那是硬币让摇摇车可以动起来。然后拿出小面额的纸币给宝宝,让她自己去换硬币,这样宝宝就会知道,钱还分成纸币和硬币,而且他们的用途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换。
等他知道纸币的用途后,可以再进一步启蒙预算思维。比如:
孩子央求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或者想多想发次摇摇车,可让他选择,手里只有10元纸币,要么买下想要的东西,要么步行回家。这样培养出健康的消费观。

4岁
进一步学习,货币单位是元、角、分,所组成。并且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食品,知道不同币值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量的物品。可以让他去数钱,去付账,去找零,知道钱是怎么运作的。
5岁
弄明白钱是怎么来的。
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当宝宝渐渐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是需要用钱来换,当他问父母拿钱,或者去钱包里拿钱时,父母应告诉宝宝:“钱不是想有就有的,用完了就没有了。”
如果宝宝好奇问怎样才能得到钱,父母就可以告诉他,钱是爸爸妈妈每天去上班,辛勤劳动,然后就能得到工资,是通过劳动赚来的。”由此,宝宝识识到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