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 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结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养老险将通过系列案例向消费者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本期为第一期。
案情:又见高空抛物
2020年6月23日,央视《共同关注》报道:一辆儿童自行车从山东济南某单元楼的22楼被扔到3楼平台上。业主反映之前常有人从楼上扔下生活垃圾,因抛物者行踪难觅,业主自掏腰包安装监控,但仅能从单元楼外侧拍到抛物者从高层扔东西的过程,却没能拍到抛物者长相。
近年来,高空抛物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作为“悬在城市上方的痛”,其危险性毋庸置疑。
法律分析
为解决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对高空抛物进行了明确规定:
1.明确禁止性规定
《民法典》延续《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的基本精神,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规定了相应法律后果,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
2.明确侵权责任主体
《民法典》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谓“一人受伤,全楼连坐”。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正义,对伤者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救济,体现了《民法典》的人文关怀 。
3.赋予非侵权人追偿权
在保障伤者基本权益的基础上,《民法典》同样关注非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即赋予非侵权人追偿权: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
4.明确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民法典》 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该条款旨在避免物业公司在该领域的不作为,倒逼物业公司优化日常管理。
5.明确公安机关对侵权行为的调查职责
《民法典》规定: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在个案中,公安机关运用技术侦查手段,综合各方证据,确实能够查清真相,破解“连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