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这些事不能做,否则会伤害孩子!
1、对孩子骄宠溺爱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合理的爱去教育孩子,不要太苛刻,或者打骂孩子;但也不能太骄纵孩子,这两个极端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错误,就要及时指出并让他改正。比如孩子打人,家长不能说“我家孩子真有劲!”这样是误导孩子,骄纵孩子的表现。很多爷爷奶奶都有这样的情况。孩子错了就是错了,要及时制止并纠正。
2、对孩子操之过急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主要就是要知足,对孩子要“高标准,低要求。”毕竟是孩子,孩子哪怕有一点进步也是好的,都要及时肯定。比如让孩子收拾好房间,这是很难的,如果孩子能叠起几件衣服了,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但是要具体一些,比如说“你叠的衣服真好,继续努力吧”,不要笼统的说“你真是太棒了”。
3、言语威胁恐吓孩子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4、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孩子就怕家里一个严格要求,一个溺爱。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长辈都要统一要求,千万不能一个严格要求,一个护短,这样做的结果,就使父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语:"对孩子要求那么高干什么?他现在还小,懂什么啊?等他长大了,自然什么都知道了。”“错!”0~3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的教育将会走很多弯路。孩子最会察言观色,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就会给孩子留下讨价还价的空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后来所形成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会了利用长辈的要求不一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又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从而为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留下了隐患。
5、强行阻止孩子哭闹
哭声是让人很烦的。绝大多数家长,都听不得孩子哭,当听到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会恼火、不安、愤怒、焦虑,以致情绪失控。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停止哭泣,会恐吓孩子,对孩子说:“不许哭!”“再哭,就不喜欢你了。”
在父母重压下,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让自己安静下来。可是孩子如此压抑自己的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释放,情绪就会越积越多,引起情绪阻滞,让孩子变抑郁或者暴躁。
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孩子哭泣时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去接纳。面对孩子哭泣时,爸爸妈妈可以保持冷静,不烦不燥;接纳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哭泣的权利,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哭够了自然也就停止了。
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
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时,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