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粗心怎么办?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试卷上的错误有很多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丢掉很多分。家长和孩子都为此很着急。其实,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简单地把觉得孩子应该会做的题目做错了都归结于粗心,那就会掩盖很多真相,也会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在粗心的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家长必须通过分析"粗心”的表象,找到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1、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渭熟练度,就比如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道题,并不一定能全对。如果不是计时的时候,我们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因此,对于做错了的题目,家长必须让孩子以多种方式反复接触至少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有思考,真正地弄懂了错误的原因,孩子所犯的错误才能得到纠正。

2、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们以为自己会做,因为自己平时曾经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孩子考试时蒙对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对题目涉及到的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对概念的细节并未深究。考试的时候,在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本能的会选择自己大脑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有疏漏的,结果导致了出错!
因此,如果孩子在平时的作业中,能尝试着给父母讲解解题思路,那就说明孩子确实理解了。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孩子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专心、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解题的步骤,这些都是习惯问题,还有书写的习惯等也会导致粗心。还有的孩子解题时喜欢跳步骤,这不仅容易错,还会直接导致失去步骤分。
因此,孩子做数学题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使思维清晰。另外,鼓励孩子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同一道题,也有助于检查出错误。

4、粗心,因为孩子做题的准确率不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平时做事我们都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有提升”,那么在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的投入,反复训练后才能成为本能。平时做题时,如果做错了题,孩子自己原谅自己“没关系”,就很难达到“一遍做对”的结果。做题的准确率还和“做题量多少”以及题目的类型与孩子掌握的知识是否对路有关系。
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每次做题都认真仔细,争取将更多的题能“一遍做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孩子的粗心并非罪不可赦,与其一味责备,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还不如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训练,让他们学会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针对孩子粗心可以采取的对策: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事感兴趣,他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努力干好此事,同时他也会积极关注并认真仔细地对待它。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克服粗心大意的重要前提。增强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即让孩子懂得如何认真正确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其次,要求孩子重视基本知识、基础概念的学习。我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但学得不好就一定考得不好。有些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差错,不一定就是他的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是他对一些基本知识没有真正掌握,或缺少相应的基础知识训练。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听懂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老师,不要留尾巴;作业要及时、准确、快速、独立地完成;如果出错,就要立即重做改正。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