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波炒鞋热,不少年轻人希望抓住这个机会靠炒鞋大赚一笔,其中一名大学生炒鞋被鞋圈假大佬骗百万引发社会关注。这些炒作的背后,大多都是暗藏的游资,他们拿着一条生产线能够日产数万双的鞋子,编制所谓限量、绝版等谎言,招揽投资,自己却高抛低吸,任意扭曲市场,在他们的眼中,一批一批的所谓收藏者、投资者,其实就是一批批的“韭菜”。骗子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抓住别人最迫切愿望,加以利用。想着挣钱想着挖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大学生很多,社会经验不足是这类群体的特点,就是猎物。骗子包装好自己,“鞋圈大佬”就是包装后的效果,有了这个光环,就是行骗的资本。
任何消费者权益都是值得保护的,但是炒鞋无非就是想投机搅乱市场秩序,囤货企图拉高物价,利欲熏心。本来就不该参与其中,因为多数人最终都未能逃避落入圈套受骗的结局。因贪心而被骗,还真没有多少值得同情之处。所以,即使不被假大佬骗,也随时可能在参与炒作的过程中受骗,按这个事件来看,被骗是迟早的事。你以为他是带你投资赚钱的“导师”、“大神”,其实他拿着剧本一步一步引你上钩才是真!
球鞋价格的高涨,炒鞋行为变得普遍。鞋原本是用来穿的,有人却借此用来金融化炒作,财富诱饵面前,很多人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炒鞋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现象,比如球鞋抢票软件、球鞋内幕交易、假鞋行业等等,从而导致当下鞋圈乱象横生,行业急需“降温”。
不仅炒鞋,鞋盒市场依然火爆。“鞋墙主要用来炫耀,这是用户根本心理。”目前发光鞋盒需求旺盛,已有更多厂家逐渐进场。据悉,中国收纳鞋盒在国际市场暂无竞品,欧美市场需求巨大。从盲盒到潮鞋,从国际品牌到国货精品,别有用心地“炒家”总能利用95后、00后的喜好和投资观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夸张的“致富神话”,吸引无数“Z世代”加入参与。天上不会掉馅饼,世间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热衷投机的“Z世代”们,真的要长一些记性,别总让“炒家”卖了后还要帮着人家数钱。
要牢记: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