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是当宰相的命啊”救时宰相于少保
确实,打不过就跑,南宋就是个先例。
但此时于谦站了出来,说:“议南迁者,可斩之”。
没有皇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英宗的儿子还小,那就弟弟郕王朱祁钰来当这个皇帝。
推代宗上位后,于谦联系南北,调集兵锐22万,列阵于北门之外,抵住了瓦刺大军的铁骑。
于少保真成了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宰相。
瓦刺不敌明军,议和后释放了英宗,代宗对其由顾忌,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个上一代的皇帝。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yu/3788747196695a7a.jpg)
此时于谦力排众议,接英宗回朝。
在后人的眼中,他接回来的可不是什么落难的皇帝,而是一个催命符,等待合适的时机,置他于死地。
04一朝天子一朝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1457年,代宗病重,英宗趁虚而入,发起了夺门之变,成功夺回了皇室的主导权。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包含着鲜血的真理。
代宗复辟后,这献祭的鲜血就该由于谦来出了。
但石亨等人说的“于谦谋立襄王之子”真的是于谦真正的死因么?
其实并不是。
既无物证,也无人证,仅仅是几句口舌就定下了于谦死罪的明英宗有其他的理由。
于私而言,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刺俘虏,瓦刺见于谦整备军队便想以英宗为挟,逼于谦议和。但瓦刺提出的条件根本不可能达成,达成也只会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于谦说说“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了换回明英宗。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yu/a5b4e2f161e089ea.jpg)
一个臣子明明可以救君,但却不救,哪怕你是为国为民没有私欲,也是该死的。
于公而言,新皇上位,稳定局势最好的方法就是杀鸡儆猴。让推崇代宗的人看看,代宗坐下的第一员大将于谦我都能杀,你们就更不算什么了, 日后就好好的做我的臣子,别有二心了。
于谦得知要被斩首时,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辞世诗》。
村庄居士老多磨,成就人间好事多。
天顺已须新岁月,人臣应谢旧山河。
心同吕望扶周室,功过张良散楚歌。
愿我今朝归去也,白云堆里笑呵呵。
多坦荡才能在被诬蔑、被刺死时说“愿我今朝归去也,白云堆里笑呵呵。”
但可能对于谦而言是死而无憾的,因为他真正的履行了17岁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得不提的是,在于谦死后,士兵奉命去抄家时,看到的这样一位官及宰相的人家中竟没有任何值钱的事物,屋檐破败甚至漏光,除一蟒袍与利刃别无他物。
于谦于少保把两袖清风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