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是当宰相的命啊”救时宰相于少保
人们喜爱西湖大抵是因为它的景色,但有的人却不这样认为。清朝诗人袁枚说,正是因为有岳飞和于谦这两个人的存在,人们才开始对西湖持有敬意啊。(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岳飞这不用多说,宋朝著名的民族英雄,那个说出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人。
这于谦又是何许人也,竟可以与岳飞匹敌呢?
其实这于谦我们每个人小学时就闻过其声,但那时可能只是坐在晨光普照的课桌上,拿着书跟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却并不了解这首既是明志又带有一些预言色彩的诗的内涵,也不了解说出这铿锵之言的人度过了怎样的一生,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散场。
01 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当宰相的命啊
如果有的人跟你说“你好,我看你面带福相,日后必能当成大事”,那你肯定觉得这人不是讨钱的算命先生,就是想哄你买衣服的推销员,这种所谓的命格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只能对平凡的生活聊做安慰,是算不得数的。
但于谦却真的成为了实现预言的人。
于谦7岁时,有个和尚看到他觉得十分惊奇,对于谦的家人说“这孩子日后一定会成为救国救民于危机中力挽狂澜的宰相啊!”
这话说出时可能也是没人相信的,只不过在于谦真的成为了动荡中王朝的主心骨时,这轶事便成为了于少保不平凡一生的起点。
02清风两袖朝天去,种树避暑于少保
不了解《石灰吟》的写作背景时,我想这大抵是个在官场上浮沉几许,看遍了奸佞误朝,贪臣害民的人,才能够说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但这诗竟是于谦17岁便写成的。
有些少年人还在享歌姬环绕之乐,幻想江湖之大何处可容身时,于少保已经早早抛掉了这些念头,立志为国为民,粉身碎骨也不怕。
有志如此,23岁便顺利的考取进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步步晋升为巡按江西、兵部右侍郎也十分的顺理成章。
在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时,于少保平息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把百姓牢狱中日渐枯萎的家人放回了日光下,并给予了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以至于在升为巡按江西时,百姓夹道欢迎,满满的赞颂之声。
于谦的爱民不仅体现在平息冤假错案上,还体现在很多民生政策上。最让我惊奇的是,他竟然能想到种树来避暑的 方法,这如果不是真正的走进基层,哪里能够想到呢?
像土匪们最喜爱的台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一样,那时京城中中的宦臣王振也是这样一位人物。进京的臣子都约定俗成的要给王振送些礼物,打点写钱财,买下他毫无根据的诬蔑。
但于谦可不吃他这套,入京前便说了“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手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来都是给人民使用的,但因着贪官污吏的搜刮却成为了人民的灾难。我就这样两袖清风的去朝见天子吧,省得百姓因此而不满。
形容清官的成语“两袖清风”就是由此而来的。
03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于动荡中力挽狂澜
要是国家的环境一直如此顺利,可能便没有了那个“他日救时宰相也”。
奸臣永远是国家的祸害,这没什么可争议的。
1449年,瓦刺来犯,奸臣王振劝明英宗御驾亲征。
20万精锐迎战5万瓦刺军,不仅军队让瓦刺几乎歼灭,皇帝明英宗也在战争中被俘了。
此时的朝堂之内,既没有皇帝来稳定君臣之心,又没有兵力抵挡外族来犯的铁骑,面对满城的老弱妇孺,大臣们纷纷提议,说“该是南迁的时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