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四总督吴棠骤然调动大军,办理并非恰当,交部议处;
护理四川总督文格失察部队军纪,交部议处。
慈禧将丁宝桢的结论下发六部九卿议处,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
光绪四年正月,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弹劾丁宝桢轻纵李有恒,奏请改派专人查办此案。

二月初一,慈禧下令,改派两江总督李宗羲查明案情。
几经反复
李宗羲是四川开县人,熟悉川蜀民风民情,且为人刚直,是最佳的查案人选。
他接旨后,命随从乔装成百姓,悄悄来到东乡县调查。等地方官得知李大人驾到时,他已把事情原委弄明白了。
光绪四年六月初六,李宗羲上奏查访结果:
东乡赋税极其繁杂沉重,各项杂税竟十倍于正税。地方局绅提前垫银交官,然后利滚利地向百姓征收,乡民不堪承受,怨声沸腾。

袁廷蛟之所以没能到府清算税账,是受局绅们欺骗。
团首李开邦,吴芳体邀请袁廷蛟到官渡场,与局绅梁天贵算账。当夜却指使放火,诬告袁廷蛟抢场,并杀伤九人。
会匪吴奉山闻风而至,乘机抢劫场内店铺。
知县孙定扬听说官渡场滋事,不能亲自探查,却听局绅之言,贸然请兵剿匪。
大军进驻后,官兵在乡村抢劫,且强奸妇女,百姓们愤怒不已。
团首李开邦、吴芳体诬告王英祥为袁廷蛟党羽,官兵将他拘拿营中。王盛祥带人喧嚷要人。刘道宗便派兵出战,事后又污蔑为“乱党扑营”。
百姓纷纷躲进山寨,误会进一步加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东乡平乱之战”!
李有恒因为捉不到袁廷蛟,便分派官兵,以捕拿要犯为名到附近各县作恶。乡民李廷鸾,开县道林寺僧人普集,都死于官兵袭扰。
东乡局绅侵蚀捐税多年,团首李开邦,吴芳体与局绅向若璠三人,无恶不作,撒谎请兵,李有恒屠戮良民,此四人乃罪魁祸首,应严惩不贷。

丁宝桢知李宗羲的结论与自己相反,一面上奏坚持自己调查无误,一面竟派人将关押在成都的袁廷蛟父子毒死。
可怜袁廷蛟为民请命,最后却落得惨死!
由于丁宝桢和李宗羲各自坚持己见,慈禧只好派礼部尚书恩承,侍郎童华为钦差大臣,再往四川查办。
二人谁也不想得罪,调查了半年后,把丁宝桢和李宗羲的结论折中了一下上奏:
袁廷蛟的确聚众谋反;东乡县赋税十分沉重;李有恒等将领也的确抢劫杀人!
国子监司业张之洞看不下去了,他上书说东乡案事关重大,已有结论不能服人,建议刑部直接调查此案。
水落石出
慈禧太后对张之洞的上奏不得不重视,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查清案情。
光绪五年五月二十日,慈禧准张之洞所奏,令刑部直接调集相关卷宗,人证到京严审。
同时,令库伦办事大臣文格开缺来京,接受调查。

慈禧的重视令大小官员再也不敢敷衍了事,经过一个月的审讯,李有恒和东乡局绅们纷纷供出真相。
六月二十九日,刑部上奏了从袁廷蛟抗税到李有恒等人血洗东乡县的完整过程。
局绅们的丑恶,官兵的残暴,各级官吏的昏庸,全都暴露在最高统治者面前。
最终,刑部将东乡血案认定为官兵滥杀无辜,并附上处理意见:
李有恒,孙定扬拟斩监候,秋后处决;
东乡局绅张裕康,冉正杓怂恿请兵剿民,败坏局势,两人都是候选知府,革职后发配新疆,永不释回;
监生李开邦,吴芳体,贡生向若璠,三人都怂恿发兵,酿成巨案,革去功名,流放四千里,发极边充军,永不释回;
提督刘道宗,王照南、总兵雷玉春杀良冒功,革职后杖一百,发配黑龙江;
总兵刘楚华放任官兵作恶,致使唐乐籍全家毙命,革职后杖一百,徒三年再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游击方荣升将僧人普集打伤毙命,革职,后杖一百,徒三年再发军台效力;
继任知府王元晋,知县周瀚无能溺职,革职。
游击黄开泰,参将尹化龙,已革知县长廉,千总杨开泰,世职蔡启祥,已经病故的把总许安国,均免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