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晚上7:15离宫,凌晨2:45回宫,元春省亲的时间为何如此诡异?
(第十八回)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幕,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贾元春省亲不光是贾家接待,宫里的司礼监、御马监等都会全员出动,六部中工部加上城防的五城兵马司都出动协助外围管理防卫,辅助省亲。其实还有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能缺席,就是礼部和钦天监。
像贾元春省亲这么重大的皇家活动,仅次于皇帝出巡。钦天监会专门择定良辰吉日,正月十五就是钦天监的手笔。但礼部也会配合制订礼仪规范。贾家人如何迎接贵妃,如何侍奉,如何对答都需要提前排练。皇家礼仪,臣子礼仪一丝一毫不能错乱。贾家为此年都过不好。一切辛苦都为了贾元春回家这几个小时。只可惜,这次省亲历时不过七个小时,贾元春在丑时三刻就离开了。那么,这个时间又有什么意思呢?
《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丑时是鸡鸣报晓的时刻,喻示天就要亮了。尤其冬日,天亮的相对晚一点,丑时三刻,属于“阴之极”,也就是说夜里最黑的时刻。此时一过,天就开始转亮。贾元春贵为贵妃,皇家礼仪要求不可以在外过夜。但省亲之事前所未有,算难得恩典,也不能说蜻蜓点水应付了事。所以定在天亮前的最后一刻回宫,是将形成拉到最长,以示恩典。
当然,贾元春省亲并不那么简单。曹雪芹在背后还隐藏了一些事。丑牛、寅虎,丑时的贾家因元春省亲带来了最后的荣耀。随之而来的寅时,代表贾家繁华逝去,很快卷入权力斗争惨被抄家。对此,贾元春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给了解释。
古人讲究六十年一甲子,以天干纪年,又五年一格,丑时三刻指向辛丑末和癸丑,也就一年多一点时间。从十八回元春省亲到第五十五回老太妃生病薨逝,王熙凤流产,时间正好过去一年。贾家衰败倒计时,曹雪芹借丑时三刻非常严谨的给出了具体时间暗示。
属于贾元春荣耀时刻也就这一年,随着老太妃薨逝,贾元春的靠山不再,她在皇宫地位一落千丈。空有个贵妃头衔,不得宠幸,太监开始络绎不绝来贾家打秋风。贾家的末日因此越来越近。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宫斗失败,凌晨丧命,贾元春的悲惨结局,作者在她省亲时,就埋下了大部分伏笔。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一件大事,其排场之大,气势之盛,可与秦可卿葬礼比肩。二者都极尽张扬了贾府的权势和炫鬻了贾府的富贵。
有意思的是,秦可卿葬礼一事,怪事频出,引发读者无限猜想。元春省亲亦颇显诡异。

妃子省亲,本身就是前所未有之事,但作者却不惜浓墨重彩写出,已是怪事。当然,这一疑惑作者好歹借贾琏之口做过一番解释,我们姑且就不追究了。
而更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关于元春省亲的时间。
元春省亲是在元宵节里,这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女儿回娘家与父母姐妹团聚,看起来似乎没毛病。
可是,为了做好这一天的准备工作,贾府整一个春节都没好好过,上下老小都日夜不得空闲。甚至在元宵节前一晚上,大家都没有睡觉,四更天就起来,贾母等诰命们按品服大妆等候,一众男眷更是跑到西街外站立等候。
这慌忙忐忑的情形,好像当年元春封妃时。已经出现了一种“山雨欲来”的味道。

而让人心酸的是,贾府上下一夜没合眼,早早排队等候凤鸾驾到,却不知傻傻站到腿麻,才迎来一个骑马的太监知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