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晚上7:15离宫,凌晨2:45回宫,元春省亲的时间为何如此诡异?
“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即便到了省亲当日,皇家仍没给贾府一个确切的时辰,由此可见君心之难测。
而从回话太监的话可知,元春是晚上7:00才出宫,往贾家而来。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元春已经进入宫中,那年贾宝玉年方六岁,至元春省亲,他已经是十三岁,所以贾元春入宫至少有六年之久,而这六年里,一堵高墙却将她与家人彻底隔绝。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后宫佳丽三千,嫔妃这种产物,原本就要比常人承受更多的孤独,兼嫔妃间互相缠斗打压,素日行动如履薄冰,元春的精神压力,不可谓不大。
所以这一次回家,贾元春是一肚子委屈。顾不得旁边太监宫女成群,隔墙有耳,尽情与亲人哭诉宫中苦闷的日子。
在与家人几番垂泪后,执事太监启道:
“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丑正三刻,是现在的凌晨2:45。自晚上7:00至凌晨2:45,贾元春在贾府待的时间不过七个多小时,而为了这七个多小时,贾府却耗费一年多的时间和无数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接驾的大观园。
而相对来说,人们更关注的是,元春省亲这种盛事,为何非要在夜里进行?而且还精确到时刻?
联系全书相关细节再细品,方知作者大笔如椽。
首先,晚上7:00,是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之时,旧时人们多认为,这时候阴阳交替,百邪骤出,最忌出嫁女回门。可是皇家根本没替元春想到这一层,命你何时离宫就得照做无误,由此可见元春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再结合元春省亲时几度哽咽落泪的样子,像一个宠妃吗?不像!
其次,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意味着贾府运势即将败落,而且不可挽回。
所以,元春省亲,表面上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实则是贾府的回光返照。
此外,如果我们留心,便发现除了元春省亲,还有一场盛宴中出现与其回宫同样的时间,那就是第五十四回的元宵宴上。
在这一次元宵宴中,王熙凤说了两个笑话,一个是“正月半放炮仗”的故事,一个是“滴滴答答满屋子的子孙”的故事。妙的是,这两个故事套用在贾府的身上,简直是严丝合缝。
炮仗,略知《红楼梦》者,皆知其乃贾元春的意象符号。在第二十二回众钗猜灯谜一回,贾元春所作的灯谜,谜底就是炮仗: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显然,这首灯谜不太吉利,就如贾政所担忧的,炮竹乃“一响而散”之物,方才还在绚烂夺目,转眼就化烟化灰了。
而这正是预示了贾元春命运的谶语,正如贾惜春所作的佛前海灯预示她最终遁入空门,薛宝钗的更香预示其最终独守空闺一样。
第二个“滴滴答答一屋子的孙子、重孙子”,景象与贾府无异。
而在说完这两个故事后,王熙凤却笑着说到:
“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炮仗被放掉,意味着贾元春化烟化灰,那么贾家这群人,也就该“散了”。而这炮仗被放的日子和时辰,正是正月半里的四更天。
四更是什么时辰呢?正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与贾元春从贾府回宫正好対隼。而且,元宵节正好就是正月半。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借王熙凤之口暗示了贾元春这颗炮仗“灰飞烟灭”的时辰,就连死因,也由她讲出。
在第七十二回,王熙凤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宫里出来一个太监,跟她要一百匹锦,可是打发这个太监出来要锦的,不是贾元春,而是别的娘娘。王熙凤不给他,他却一把来夺。
锦,向来象征着荣华富贵,锦衣夜行,衣锦荣归,都是这个意思。那么一百匹锦,是什么意思呢?在第五回,宁荣二公在与警幻仙子求助时,曾谈到贾家已煊赫了近百年。
所以,这一百匹锦,象征着贾家的百年富贵,可是现在却有人要来夺走,而夺走的人,就是宫里的另一个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