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为什么杀掉自己府邸太监高毋庸
雍正为什么选用李德全。
一:李德全是可用之人。
李德全在服侍康熙时有这样一幕,康熙在热河狩猎时,要点名翻牌子,李德全极力劝阻说:“皇上,您已经连续六天了,您要保重龙体,今晚您是万万不能再翻牌子了。”
难道李德全真的是为康熙的身体着想吗?肯定不是,主要原因是要破碎一场龌龊的阴谋,用阳谋破阴谋。
李德全之所以阻止康熙帝翻牌子,是因为里边有个女人叫郑春华,而这个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女人却和康熙的儿子,当时的太子不清不楚。
知情人德楞泰、图里琛一个尿遁,一个装糊涂,唯有李德全跟用阳谋去阻止,虽然没有阻止成功,但是绝对是一片好心。
而雍正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有经验,能为自己着想,敢于提醒自己的人,李德全完全符合雍正的需求,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雍正时期,有奏折弹劾田文镜,雍正一怒之下撕毁了奏折,李德全连忙跪下阻拦说:“咱大清的皇帝是不能撕臣下的折子的,皇上,这是祖训!”
雍正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把奏折重新粘好。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哪个不是猴精,但是唯独只有李德全敢于阻拦。
二:李德全明哲保身。
太子卖官被举报,急忙去见康熙,看到门口的李德全,就想探听一下口风,李德全机智地回答道:“奴才当时不在殿里”,睁眼说瞎话,目的是不趟浑水,明哲保身。
对待雍正的王子态度也不一样,面对弘昼会善意提醒“五爷,今儿您得小心着,皇上心情不好”,面对弘时却敢说:“我知道了,跪等就跪等,我问一下,这块砖别是磕不响头的?”
李德全善于察言观色,说话有分寸,懂进退,对主子的喜怒哀乐,喜好憎恶了解得一清二楚,什么时候该说话,说什么话,拿捏的都是恰到到好处。
这些事,只知道执行的高毋庸是远远做不到的!
三:雍正要笼络人心。
雍正继位之后,其实没有几个可用之人,屁股还没有坐稳,所以不得不重用老八等人,如果直接大换血,会让八爷党更加的团结,还会让旧臣心寒。
留着李德全,相当于留住了原有的保皇派,能够拉拢人心,有助于稳定朝局。
李德全,是个可用之人,同时也是稳定朝局的必用之人,所以不但被雍正重用,而且还能善终。
小结:李德全和高毋庸,思想觉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如果说高毋庸一直苟活于阴谋之中,那么李德全则是一直照射在阳光之下,结局不同也是必然的。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智近于妖的邬思道用他高深莫测的智慧助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登顶,雍正继位当晚,邬思道在和雍正进行了一番心理博弈后,顺利隐退,邬思道堪称谋士之典范!
邬思道在临行时对十三阿哥胤祥有一番意味深长的嘱咐:“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没看透世情。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粘竿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恐怕就要……”
邬思道对雍正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仔细看就可以发现,在雍正的潜邸服务过的人,除了以智谋见长的邬思道得以成功隐退,忠诚无比的狗儿李卫得以善终外,其他人要么突然消失,要么淡出视野。高毋庸就属于淡出视野的这一类。
高毋庸在雍亲王府时,一直就是雍亲王府的总管太监,也是雍正做皇子时最贴身的太监,通常雍正的各项指令也是直接下达给高毋庸,然后由高毋庸再吩咐其他人去做,可以说,雍正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秘密事儿,高毋庸是最了解的人之一,这也是高毋庸最后淡出视野的最直接原因。
在高毋庸身上有两件事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件就是胤禛没有听从邬思道的建议,擅自在康熙面前请命要求主审刑部“宰白鸭一案”,邬思道得知后,嚷嚷道:“言不听,计不从,不去何为!”然后打包行囊准备走人,连年秋月也没劝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