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是孟良崮战役,这场战役堪称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役。
这种战役,双方交战没有最硬,只有更硬。
一方全力回防,一方拼死突入。
而在这次战役中,粟裕进行了前后五次策划,才促成了孟良崮战役的形成。
接下来,就以这五次策划,来看看这场硬碰硬的战役。
先来说一下背景。
话说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可谓大手笔,直接对各大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之所以国民党会在解放战争初期,进行全面进攻,是因为国民党当时占据这么几个优势。
第一,国民党兵多,不说别的,光国民党陆军就有八十六个整编师(或者叫整编军)、另外还有二百四十八个旅,光这些部队就有二百多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特种兵,海军,空军等等,这些作战单位差不多也有一百五十六万人,再加上一些非正规军也有七十四万。
这么算下来,国民党的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四百三十万。
而当时解放军的兵力,看没有国民党的兵力多,也就一百二十七万。
所以兵力相差较为悬殊,这也是国民党敢于发动全面进攻的一个底气。
第二点,就是武器好。
别的不说当时国民党,光接收日军投降,就接收了一百万日军,收缴的日军武器就有好多。
当然日军的武器还不算最好的,最好的是美国当时给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比如一百多艘舰船,九百多架飞机,什么坦克,汽车,火炮,枪支弹药等等更是多的厉害。
不仅如此,开战之初,美国也处处帮忙,给国民的提供海路运输,空军运输,前前后后将五十多万的国民的部队输送到了打内战的前线。
至于解放军,当时最好的武器,也就是缴获的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好一点的重武器也就是少量的迫击炮和山炮而已,至于军事援助根本就没有。
第三点,就是国民的当时统治着全国七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更是高达三亿三千九百万,全部的大城市,交通线,所有的工业都掌握在国民党的手里。
所以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初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于是在历史上的1946年的六月二十六号,国民党就开始对中原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没有多久国民党就发动了全面内战,开始对其余的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
可让国民党没有想到的是,在随后八个月的作战中,双方光进行得比较大的战役,就有一百六十多次,这些战役,让国民党损兵折将高达七十一万。
至此国民党大批兵力被消灭,而扩大的占领区扩大的同时,国民党还需要大量的兵力进行防守。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国民党兵力缺少的弊病就凸显了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就调整了策略,于1947年的三月份放弃了全面进攻,改成了重点进攻。
首先国民党集中了九十四个旅的部队,大约七十万的兵力开始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放弃了进攻。
那么在山东解放区这个区域,国民党在徐州设立指挥部,总司令为顾祝同,调集了二十四个整编师,四十五万大军由南向北向根据地推进。
想要来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企图将陈毅和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一举消灭。
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就面临一个被敌人三面包围的一个形式,所以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负责指挥华东野战军的指挥是粟裕副司令。
在粟裕看来,想要将国民党这个围成铁通一样的局面给打破了,就得把敌人调动起来,拆散敌人,然后寻找机会将其击溃歼灭。
为此粟裕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五次策划,以期达到最终的目的。
最终在1947年的五月十三号,还真就从排着密集队形压过来的国民党部队中,看到了机会,作为正面国民党正面主攻力量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突出出了攻击位置。
于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开始了,三天三夜的激战,七十四师被一口吃掉,国民党师长张灵甫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