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说: “你这样脸红脖子粗地跟我辩论,不觉得有失执政大臣的体面吗?”
寇准能因为皇帝的这句话就停下争辩吗?当然不能!
于是皇帝再一次不能忍,呵斥他: “老鼠麻雀都能看人眼色行事,你怎么就做不到?”
接着寇准又被贬出京城。
第三次是在澶渊之盟后,寇准的政敌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说: “您知道吗?寇准是一个赌徒,您只是他的赌注而已,他根本不顾您的安危。”
宋真宗一想,可不是吗?这次真是太危险了,搞不好就没命了。
于是他心里不爽,又将寇准赶出京城。
前三次,寇准被罢官后不久,都被重新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其中有一次还是王旦临死前推荐的。
第四次被贬官后,寇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一次,寇准是被自己一手栽培的丁谓坑了。
丁谓考取功名时,他的主考官就是寇准,所以寇准也是丁谓名义上的老师。
寇准曾经对丁谓的才能非常赏识,极力向当时的宰相李沆推荐。
李沆看人的眼光比寇准高了几个数量级,他当即就看出丁谓不是善茬,劝寇准不要跟他搞在一起。
倔强的寇准当然不会听从李沆的劝说,李沆无奈,叹息道: “以后你后悔了就想想我说过的话吧。”
李沆的话,果然应验了,寇准后来被丁谓这个白眼狼坑得很惨。

最初丁谓对寇准毕恭毕敬,直到“溜须”事件的发生。
有一次皇上宴请朝中大臣的时候,汤羹洒到了寇准的胡子上,丁谓急忙为他擦胡子,寇准说: “处理国家大事的大臣,怎么如此尽心的为长官拂起了胡须?”
这话让丁谓很没面子,此后就处处与寇准为难。
粉丝转黑是件相当可怕的一件事,丁谓对寇准可谓是恨之入骨。
后来宋真宗得了风瘫之症,国政被刘皇后把控。
寇准力劝宋真宗将权力交给太子: “太子人望所属,可代陛下理政,陛下应思社稷之重,付以神器,以固万世根本。”
依附了刘皇后的丁谓立即行动起来,称寇准专权,欲挟持太子架空皇上,图谋不轨。
寇准因此又被罢免宰相之位,贬至广东雷州。
离开京城时,朝廷官员没有一个人去为他送行,可见寇准在朝中得罪的人已经太多了。
不过依旧有很多百姓闻讯前来相送,殷殷叮嘱,点点泪光,这就是民心!
让寇准有一丝慰藉的就是,没多久,丁谓也被贬官到了崖州。途经雷州的时候,寇准还派人去给他送了一只蒸羊。
这个举动到底是何用意?没人能看得懂,估计丁谓也没搞懂,因为他随后就请求和寇准见一面,被寇准拒绝了。
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内心是说不出的痛!
不过,寇准对丁谓还是旧情难忘,寇府家仆本想去揍一顿丁谓,寇准却下令紧闭门窗,任何人不准外出。
这执拗的性子,大概至死也很难改变了。

三、结束语
这一次被贬官后,寇准再也没有重登宰相之位。
寇准虽被贬偏远之地,但每天升堂理政不辍。
不过,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寇准在雷州的生活非常拮据。
物质上的匮乏尚且可以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让寇准极其惆怅。
对于这样一个从小就写出“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知道朝廷的弊端却无法施展才华,真是比死了还难受。
“萧萧疏叶下长亭,云淡秋空一雁轻。惟有北人偏怅望,孤城独上倚楼听”。----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