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变化最大的时期并不是初二,初二只是不同水平学生拉开差距,而是初一上学期,半学期学习,学生成绩就已经重新洗牌。
孩子小升初班级入学前十名,最终有七人进入本区最好的四星级高中,另外三人进入第二档次的四星级高中(入学时排名分别是第四、第五和第九),另外进入最好四星高中还有三人,小升初班级排名分别是第11名、13名和第18名,班级总人数45人。
以这个班级分析,中考成绩和小升初成绩还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班级前十名继续保持前十的70%,剩余30%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10名以后仍然有机会出现逆袭,但随着名次越往后,几率越小。
班级10-20名这个区间变化极大,班级入学第13名,最终中考成绩逆袭到全班第一,但第12名没有考上高中,孩子有点逆反,属于不大服管教的一类。
到期末班级整体格局差不多已经定型,到初二前十名名字只有微调,而初二学期末班级前十恰好就是中考的前十,虽然互相名次有所变化。

答:初一开始拉开差距,初二上半年还有一线生机追平,下半年基本分层定型,初三局势明朗,根据全校排名各就各位办毕业手续等待录取
虽然初一在中考中占据的篇幅不大,但是知识的难度要比小学加深不少,有的孩子一上初一就会感觉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初一一开始就认真对待学习,比起周围其他学生更快适应初中辛苦的学习生活,胜在了提前进入角色成为了前排学生,这使得他们到了后面越学越效率高,同时由于前期没有积累下来问题,适应能力完成顺利过渡,基础扎实到后面反而会很轻松

其他学生,他们往往没有悟到初一学习重要性这一层面,小学只是轻轻松松的写语,数,外三门功课的作业到了初一要写七门功课的作业,而且作业难度也比小学加深很多这让他们很难适应,同时还想着能和当初在小学一样多玩玩手机和游戏,缺乏耐性和韧劲以及钻研精神这些学习上的内核要素,到了后面学习怕苦怕难,成绩持续下滑到了初一后半学期成为倒数学生,和前排同学形成不小的差距,而且由于学习上没能掌握方法,学得不扎实,影响后面初二知识的理解,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初二所学的知识在中考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承上启下是中考的主体内容,不仅内容多,而且难度更大
很多重点内容前后关联,往往几节课没听,后面的大部分听不懂,直接分层很多听课效率低的初中生。在这期间学霸们在初一就开始摸索学习方法,所以在初二这一年分析能力,解题思路又提升了很多,自然成绩继续靠前,而很多初中生则由于学习效率,学习方法解题能力跟不上,很多难题得不到解决,而且玩性不减,很快就又会拉开大差距,成绩基本定型,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等到了初三,局势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因为初三前三个月就把课结了,后面开始高强度的训练
有时候甚至前排学霸都会感觉到很累很辛苦,更别提不如他们的学生了,这时大家的层次已经分的清清楚楚的了,因为前排学霸在数学,英语,语文上积累的实力其他学生根本摸不到,而且前两年学霸和少数黑马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强度,韧劲和耐性已经不是其他学生可以比拼的,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到了初三压根受不了这种强度的学习,隔三岔五的溜号,偶尔还想着偷懒,只能处在焦虑和后悔当中,不想去职高,但是普高又考不上,落下太多见效太慢!拼命学自己还没心劲,所以要想不被拉开差距只有从初一开始踏踏实实的投入到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