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始真正建立起代数概念,几何开始构建空间观念,孩子很容易懵懂懂懂。
很多小学时的数学小王子,就是在初二时被打回原形的。
2、孩子的青春期真正“来袭”,很多家长眼里的乖宝宝变成了暴脾气的“洋辣子”,专门跟自己做对。孩子经常同家长赌气,甚至用糟糕的成绩来气家长。
3、初二时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不少孩子陷入一种朦胧的情感里不能自拔,分散了学习精力。
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危险”的多事之秋,家长们不得不防啊。
三、“初三天上地下”,仍有转机可能。
“初三天上地下”,似乎是说进入初三后,尘归尘,路归路,孩子的成绩已经注定好坏了。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陷入“绝望”了,听天由命了。
我教过多年初中毕业班,其实在初三最后一年,实现逆袭的机会还是有的。
我有个朋友曾经成功地“拯救”学渣儿子,他利用初三一年时间,把成绩班里倒数第一的儿子,成功地送进深圳一所普通高中。
他的几个招式如下:
1、让孩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至于他是怎样打通孩子思想的,就不再多说了,因为每个孩子情况不一。
2、舍得拿时间来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朋友辞去了生意,每天下午坚持到学校路口做义工,放学后和孩子一起跑步、学习,一起做作业。
他自学了初中数学、物理教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就是为了能够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
3、借助外力帮孩子提高成绩。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明白人自然明白。
初三下学期基本上是复习时间,老师教学时以中考为依据,讲的东西都关联着考点,最直接实用,这个时候孩子如果能集中心思和精力投入学习,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综上所述,初一是学习问题潜伏期,初二时是集中爆发期,初三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期。
一些优等生确实是小学上来的学霸,但也不乏另一些孩子初二初三成绩转优的特例。我自己的孩子去年中考,他是妥妥的初二逆袭,入学成绩年级后1/4,初二疫情在家上课,他也玩游戏,但可能相对还有一些自律性吧,在很多孩子成绩下滑的非常时期,他成功实现逆转,成绩首次跻身年级前二十,西城区排1000,这是一个可以进入市重点的排名,那次期末考试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加上他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几个朋友成绩都很好,他最终一路受到正向影响终于在最后一年间和朋友们你追我赶互相鼓励,四个好朋友全部升入西城区市重点高中。
他们班除他以外还有几个特例,有一个孩子我印象极深,就叫他小A吧。在初三上半学期之前他都一直在班级五到十名徘徊,不好但也不太坏,我对小A有印象是因为初三开始的每次语文培优,班主任老师都会叫上他,可是明明记得他语文成绩并不好呀。我和班主任老师关系非常好,有一次老师和我说起他,这孩子初二一直闹腾青春期,成绩总是不拔尖但他各科基础非常好,语文弱一点,我想多帮帮他不要把某一科落下,如果他初三真能明白过来踏实学习他是很有希望的。
还有一个特别逗的小插曲,初三下半学期儿子有次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小A喜欢***,我觉得还挺有意思说这怎么还有时间想这个,儿子说***学习超好,目标SY、我们都说小A要努力和人家一同考上SY才行。
结果神奇的事情出现,不知道是班主任静待花开的良苦用心出了奇效还是美好情感的强大动力,小A在一模考试时一鸣惊人进入全校前五,并最终在中考时以646分成为全校第一。超越了所有人,包括他喜欢的女孩,他升入了最顶级的S中,女孩进入了B中,都没进SY,一个考过了、一个有点考砸了,这下彻底分开了[捂脸]
还有一个男孩叫他小C吧,基本之前就是沉迷游戏快上不了高中那种,也是初三开始突然一路猛学,那会儿记得每次儿子放学回来总是说又给小C讲题了……最终这孩子进入了一所区重点高中,父母乐坏了,我们也都特别替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