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说到医院里的事情,总有很多朋友有很多话要说。我想这也是对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年代,大家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还是应该遵守法律并且给他人尊重。最近总是有朋友问我,为啥到了医院做化验,总要抽好几管血,能不能抽一管血?针对这个问题,张大夫认为很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什么做化验要抽好几管血呢?张大夫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不同的化验要到不同的科室去完成。例如,血常规,我们可能会在检验科完成,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则需要到核医学科完成。即使是在同一个科室完成,也可能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为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得到化验结果,我们可能也会要求患者多采一部分血液。因此,不能够只采一管血。
其次,不同的化验项目,对血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化验可能需要的是全血,有些可能需要的是患者的血浆,有些可能需要的是血清,因此有些采血管里可能加了抗凝剂,而有些采血管里可能加了促凝剂,而有些采血管里可能什么也不需要加。因此,根据项目不同,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采血管。举个例子,我们的血常规需要的是全血,需要采集的是加了抗凝剂的采血管,而肝肾功能的化验需要的是血清,则需要加了促凝剂的采血管。这些项目一定是要分开采血的,是不能够一管血就完成的。
还有就是不同的化验,在时间点上有特殊的要求。举个例子吧,血糖的糖耐量试验,我们需要分五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血液,分别是空腹、餐后半个小时、餐后1个小时、餐后2个小时和餐后3个小时。这也是绝对不能够抽一管血的。当然一些化验项目还可能有体位的要求,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测,更是不能够抽一管血解决问题的。
其实,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为了给患者减少麻烦,将一些项目进行组合,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少给患者多抽血,少给患者带来麻烦,因此还希望大家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诚谢邀请!我在医院工作41年,这个月底就要退休,下面我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问题,望能解开朋友们的疑惑。
病人去找医生看病,医生首先要能诊断出是什么疾病,才能对症下药。诊断疾病除了要听病人的主诉,医生还要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出是什么疾病,但是要最后确诊是什么疾病,就要靠辅助检查,必须拍片子、做CT、做B超、查血等,这就是医生要开检查单和化验单的目的。
比如你说头疼头晕,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医生就会考虑你是高血压病,但必须要用血压计测量后才能最后诊断。
比如你说最近体重下降,并且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医生就会考虑是糖尿病。就会让你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检查结果都高,就能诊断你是糖尿病。
可能你要问,已经明确诊断了,吃点降糖药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抽那么多血再去化验?
因为治病不可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要考虑全身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用药时,不但要知道药物的治疗作用还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对这个糖尿病病人,医生就要开血常规化验单,要检查病人有没有感染、是否有贫血情况?如果有感染、有贫血,就要进行抗感染和对贫血进行治疗。
要化验三脂,看病人是否存在脂代谢紊乱。如果结果显示三脂高,就要同时服用降脂药。
要化验肝功能,因为很多药物对肝脏有损伤,如果肝功能不好,就要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还要化验肾功能,因为很多药物对肾功能有影响,如果肾功能不好,就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可能有的还要问了,看着有的管子抽满了,有的才一半。为啥不都放在一个管子,还非要那么多管子。
这是因为要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把抽取的血标本要分别注入到不同的管子里面。有的用的多,有的用的少。有的需要全血,有的用血浆,有的用血清,有的还需要加抗凝剂等,所以,不能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