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数学就算不及格,但也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其实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思考,哪来的问题?关于数学,只有解决了问题,才是真正的进步。所以,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通过认真分析,形成很多问题。
上课时,有没有问题?课后练习时有没有问题?在做题过程中,会不会形成其他问题?这些都关乎学习的深入,有问题,意味着发现了新的学习领域,解决了问题,意味着取得了进步。道理就这么明白,如果你是个热衷于产生数学问题的学生,高中数学对你很容易;当然,有了问题,务必要及时解决,不然会被忘掉,白白错失了一次提高机会。
3、进行有效练习,针对性提高
之所以如今数学不及格,只能说明基础不过关,解题能力很弱。这说明此前的练习没有效果,属于无效练习。而有效练习,指的是难度适中,做题过程独立自主,不看答案,解题过程要完整,答案准确无误。这是个很高的标准,做到的学生不多。
有效练习的另一大方面,是同类型题目需要反复做,而非浅尝辄止。很多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假象,某类型题目做了一道,感觉自己会了,实际上并不熟悉,于是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加上紧张因素,同类题目大概率要出错。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反复练,练到得心应手,考场上必能完美发挥。
回答系原创,源自教学实践,感谢关注巧学之道,欢迎交流!
高一的学生都说数学难,'这是有原因的,原因如下:
1、难在内容上。高一入学,学生开始学习函数,而函数内容本来就是高中数学里难度较大的,所以,学生确实感到难。
2、难在教学进度快难跟上。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必修部分从必修一到必修五进高一,在高考中占近80%的比重,每个学期完成两本必修内容,老师上课速度快,学生还没有掌握透彻而新内容又来了。所以学生觉得难。
3、难在每节课的大容量教学上。初中时,每节课的知识点较少,老师会当堂让学生反复练习,同一类题型反复出现,直至练会为止,但是高中每节课的知识点比初中多得多 ,课堂上来不及反复练习,学生没有完全领会,所以觉得难。
4、难在学习方式不同。与初中相比,高中对能力要求大一些,上课听仅仅懂了是不管用的,还要理解透彻,消化彻底。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有了后还要会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要举一反三。初中的模仿和机械训练的方法不实适用于高中数学学习。学生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所以觉得难。
要想解决难的问题,学生要做到两点:一、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要多思考,多提问,多练习。
高中数学成绩好的人未必就能考上好大学,但是考上好大学的人数学基本都好,不光数学好,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差。
高中数学成绩差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人原因。
初中数学中的相似形,比,对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浓度,解三角形中的正玄和余玄等这属于抽象思维,很多孩子抽象思维不行学起来非常吃力。高一数学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立体几何等一样属于抽象思维,如果孩子抽象思维不行,学起来也是非常困难。只不过大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非常优秀,从不承认自己孩子差距而已。
第二,教师原因。
一是教师能力问题。我高中数学老师也是本科毕业,经常讲试卷或资料遇到难题自己都不会还要下课请教别的老师。如果遇到这样老师,自己都不会,怎么可能有更多解答方法教给学生呢?
二是教育方法问题。由于高中数学特别抽象,很多孩子抽象思维不行学起来非常困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很难避免。有些老师要求课后补上,而有些老师直接让孩子站到教室外面。学生本来就学不会,老师在教室继续上新课,让学生站到教室外面,几次这样孩子就跟不上课了。也有些孩子晚上睡的晚,白天上课打瞌睡,老师同样继续上新课让孩子站到教室外面。几次这样,孩子同样也会跟不上课。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些老师没有经验,认识不到自己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总让孩子站到教室外面不让孩子听课,会导致孩子学习越来越差。